作者:卢晓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2/8 11:21:42
选择字号:
“一代宗师”的悲剧与范式陷阱

 

■卢晓东

“范式”是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关键概念,这一概念作为库恩科学哲学的核心,其定义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大体而言,构成一种范式的是某一特定科学共同体成员所采纳的一般性理论假定和定律,以及应用这些假定和定律的技术。范式是一个科学的核心特征,是确定“科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关键。范式是某种“客观存在”,无所谓好,无所谓坏。

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传承范式的过程。与范式的持续深入学习相联系,笔者个人创造出一个衍生概念:范式陷阱(paradigm trap)。学生在既有旧知识范式中学习,他们学习越多、掌握愈加精确、不断在旧范式中取得成功的同时,可能会陷入旧范式越深,越难以跳出旧范式而有所创造,这就是范式陷阱。范式陷阱与佛学中“所知障”感念内涵相似,就是个人所知会构成其认识和创造新知的障碍。金庸先生的《侠客行》就是一部武侠寓言,描述所知障中极致的“文字障”。

范式陷阱存在于个人认识层面,相对范式而言是主观的,构成了个人以及进入范式陷阱的群体完成范式转换(paradigm shift)以及创新的巨大障碍。袁隆平先生大学期间与同班同学一起学习“新遗传学”课程,那些毫不怀疑、深入、精确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陷入了“米丘林学说”的范式陷阱;而带有怀疑精神的袁隆平只考了63分,他就十分侥幸地没有在认识上陷入这个范式陷阱。范式无所谓好坏,但范式陷阱则会成为个体和群体创造性(creativity)的制约。对范式陷阱概念的反复剖析,其目的就是使得袁隆平当年的“侥幸”能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基本认知,并以此反思我们的观念和教育制度,比如“状元招生观”和“强化”基础。

王家卫先生耗时十年的电影《一代宗师》是影视艺术展现“功夫范式”陷阱的集大成之作。剧中武学宗师之一宫若梅——宫二小姐是掌握宫家六十四手的武学大家,但为了报仇、除去汉奸师兄马三,她不得不推掉婚事、入道、发誓终身不嫁不授徒,才能以武功亲自与马三决战,最终,宫二小姐取胜但受到严重内伤,并于花样年华逝去。那么,宫二小姐为了杀掉汉奸(国仇)和杀父仇人(家仇)马三,为何要推掉婚事、入道、发誓终身不嫁不授徒呢?因为马三和当时的武林都认为这是规矩。剧中马三说,“宫家的东西至金至贵,要取,必须得是宫家的人。你是许了亲的人,没资格”。第二,宫二小姐为何不用枪呢?用枪打死汉奸在功夫范式之外的吃瓜群众看来没有任何问题,但宫二小姐宿命般却绝不会采用“子弹范式”去解决马三。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宫二小姐在认知上陷入了功夫范式构成的范式陷阱,成为这部电影引发观众感动和唏嘘的主要悲剧性人物。

心理学家考克斯(Catherine Cox)在特尔曼指导下,曾经对100多名历史上杰出创造者进行研究,其结论是:那些后来取得杰出成就的年轻人,其特征包括极高的智力,长期坚持的内在动机和持续努力,对自我能力的自信以及性格中的力量。《一代宗师》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剧中的武学宗师宫宝森、宫二小姐和叶问,按照以上创造性标准看,智力高超、内在动机明确坚持,无疑具有创造潜力并且也都在武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例如宫宝森就联合了通背、炮锤、太极、燕青等十几个门派加入中华会。但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是什么样呢?战争是什么样呢?当我们很多潜在创造性精英仍在功夫范式中沉浸时,1932年日本海陆空三军有飞机2000多架,早已建立起完备的航空工业体系,三菱重工、川西飞机、川崎航空都已经成为飞机设计、飞机制造领域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公司;日本自己制造的航空母舰已经能够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在中途岛展开航母对决。当我们想想由乌克兰进口、“瓦良格号”改建的中国航母辽宁舰,就会疑问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巨大的差距。从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中再次审视《一代宗师》,将这部电影与描述海战的电影《虎虎虎》《中途岛海战》、描述欧洲坦克战的电影《狂怒》一起比较去看,也许会发现一代宗师的悲剧绝不仅是几位陷入功夫范式陷阱中的武学宗师的悲剧了……

《中国青年报》2015年6月报道,直到2014年2月,北京军区某特种作战旅才在制订训练计划时砍掉了“头开红砖”“钢针穿玻璃”“咽喉顶钢筋推车”等课目。2015年1月,海军某陆战旅才将“手断板砖”“身断木棍”等10多项中看不中用的课目取消,把更多时间用在远距离狙击、直升机训练、低空跳伞、机枪射击课目上。功夫范式是否构成一个范式陷阱呢?在功夫范式中不断强化基础、加强基础,我们的国家安全如何保障呢?

按照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具有创造力潜能的人才很多,但其在哪个范式中工作似乎非常重要。被功夫范式陷阱所局限,那么创造力只能发挥在功夫范式之中,于大时代的影响有限。如果太多有创造力潜能的人才陷入功夫范式中难以自拔,那么民族的生存都会危险。仅仅在认识层面的、个人的、主观的范式陷阱如果与教学、群体认知和规则相联系,是否会产生阻碍创新的结果呢?

当下,范式陷阱概念仍存争议,是以需再论。

《中国科学报》 (2016-12-08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