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璇子 钱荷英 王福海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1/1 18:22:48
选择字号:
掀起蚕脓病阻击者的“盖头”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徐安英研究员团队在“十二五”期间育成的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华康2号”,通过了第五届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是该研究所育成的蚕品种首次通过华南地区审定的家蚕新品种。

“华康2号”是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具有高度抵抗性的强健、优质、高产蚕品种,其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抵抗性指标LC50比常规生产品种高3~4个数量级,经济性状达到或接近生产品种水平。

“华康2号”于201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14年申请参加了全国蚕品种审定,目前各项指标均符合审定标准。

“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后,可以加大该品种的推广量,加快该品种的推广步伐。”中国农业科院蚕业研究所研究员徐安英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脓病制约蚕桑发展

近十年来,我国蚕桑业发展启动了“东桑西移”工程,即将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借发展的东风,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桑产业近年来成绩可谓喜人。

据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09个县(市、区)中有超过85个从事蚕桑产业,自2005年起已经连续十年发种量和产茧量均居全国第一,2014年、2015年的年发种量均超过700万张,产茧产量突破30万吨,无论是发种量还是产茧量均达全国的40%以上。

尽管有如此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广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养蚕过程中频发的脓病却成了制约广西蚕桑发展的因素之一。

实际上,纵观全国蚕桑生产,蚕病已成为提高蚕茧产量与质量的很重要的限制因子之一。据报道,目前全国蚕茧生产上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一般因蚕病减产10%~20%,严重的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

由家蚕核型多角病毒引起的家蚕血液型脓病可谓是对蚕桑生产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病蚕往往呈高节、肿胀等症状,皮肤易破,流出混沌白色乳液状脓汁。徐安英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该病既可经食下传染,也可经伤口传染,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在茧丝产量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增加家蚕的抗病能力,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产量损失,是提高蚕桑产业生产力、增加蚕农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徐安英说,“而培育、推广抗病品种也是不需要增加投资、不需要动力、不污染环境、最经济、最有效的防病措施。”

十年磨一剑,“十二五”期间,徐安英带领科研团队成功培育了经济性状优良,对家蚕抗血液型脓病具有高度抵抗性品种“华康1号”和“华康2号”。两对品种2011年和2013年分别通过了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华康2号则在近日通过广西区品种审定。

蚕桑种质资源库里的发现

那么,“华康2号”是如何选育出的呢?徐安英告诉记者,她和研究团队在家蚕种质资源库中获得一个特异抗脓病基因,并将其转到实用品种中。

选择我国蚕区推广量较大的夏秋用蚕品种“秋丰”和“白玉”作为受体,用BmNPV耐受性基因载体品种N作供体,采用杂交、回交、抗病基因纯合固定及系统选育而成,耐病力是原系统“秋丰”ד白玉”的12800倍。

“华康2号”适合长江流域夏秋季及亚热带蚕区饲养。其特征特性表现为二化、四眠,孵化、眠起、老熟齐一,食桑旺盛、活泼;蚕体粗大,素斑;抗逆性和抗病性强。鲜毛茧出丝率17.18%,平均粒茧丝长1069.6米,解舒丝长755.8米,解舒率70.66%,纤度2.479D,净度94.4分。

简而言之,“华康2号”表现出强健好养、产量高、丝质优等特点,且对病毒病有很高的抵抗力。徐安英表示,该项研究育成的抗BmNPV类型蚕品种是国际上首次育成并得以推广应用的此类蚕品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加快新品种的推广

2015年,“华康2号”在全国十几个省三十余个县市区共进行了4万多张/盒的示范试养,表现出对血液型脓病的高度抵抗性,受到广大蚕农的一致好评和热烈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例如,2014年在浙江桐乡的试养试验就显示,其对家蚕血液型脓病的抵抗力明显优于对照种,张种产茧量比对照种夏蚕增加2.95千克,中秋增加5.65千克,平均增产4.33千克,增产11%。茧质也优于对照种,茧丝成绩良好。

在今年5月举行的“华康2号”育繁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华康2号”的育成对增加产业收入、稳定蚕桑生产规模将起到积极作用,建议在全国重点蚕区推广。

“华康2号”在广西通过审定,无疑将大大加快其在蚕桑重点产区推广的步伐,对保证蚕茧生产的稳定、高产,为稳定蚕农的收入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徐安英透露,下一阶段研究团队将培育新的优质高产抗血液型脓病品种,满足我国不同生态蚕区需求。

“运用家蚕抗血液型脓病(BmNPV)育种技术体系,继续将抗BmNPV病基因导入现行主推品种,培育优质、高产抗BmNPV病新品种及强健、好养、适合高温多湿抗BmNPV病新品种,满足市场需要。”她表示。

此外, 加大抗病品种示范、推广,为蚕桑产业稳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也将是团队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徐安英告诉记者,团队还将加强华康系列抗病品种抗性机理研究,为家蚕抗病育种提供重要支撑为鳞翅目昆虫抗病毒机制提供参考模式。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