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纯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6/10/22 12:32:43
选择字号:
专家呼吁:做科普并非不务正业

 

“霍金到中国来开微博,一天粉丝300万;卡尔·萨根一部作品,几十亿人在看;从《星际穿越》到《火星救援》,每部科幻片一星期可以达到5000千万美元的票房,全世界同步上映。”然而,我国目前的科普现状,3—5年拍不出这样的科幻片,也还没有《时间简史》这样的科普书,我们需要公众科学家,当社会出现热点事件、突发事件的时候,这些具有公信力的科学家,要站出来。发出独立、理性、专业的声音。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卡尔·萨根奖获得者郑永春日前在第二十三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上呼吁:“科学不都是阳春白雪,要增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家做科普不是不务正业。”

科学界目前有一种不成文的说法,认为科学家就要安安心心搞科研。那么,谁能来做科普?郑永春认为,科学家应该是科普的重要力量。“谁说科学家做科普不务正业。这是现在最需要改变的观念。我有一帮青年科学家朋友,如果说这点不改变,谁都不敢站出来。由于在科学传播方面的重要贡献,郑永春今年5月被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分会授予卡尔·萨根奖。

“科学是温暖的,科学是有用的,科学也是美的。”他举例说,尿不湿让年轻的父母们省却了洗尿布的麻烦,但尿不湿最初被发明出来是为了解决宇航员长时间在太空行走中的大小便难题。医院中的重症监护病房拯救了无数病患的生命,但它最初是上世纪70年代对登月航天员进行健康检测的需要而诞生的。现在我们用的枕头和席梦思床垫用聚氨酯材料制成,被称为“记忆海绵”,可以根据人体曲线和温度自动调整形状,给身体各个部位最服帖的支撑,让我们获得舒适睡眠,这其实源于给航天员做的支撑和保护垫。

基础科学是可以转化为应用成果的。目前的转化不佳,不是科学没用,而是没有嫁接好从实验室到企业的中间阶段。

郑永春表示,不能让公式和术语让人觉得科学是高大上,让人看不懂。“我们要创作没有公式和术语的科普作品。小孩子都能读懂。科普不仅需要科学家,形式要喜闻乐见,还需要让艺术家等来参与科普创作。”

来自全国有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级科协、科技场馆的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近200人参加了以“信息化背景下科普创新与变革”为题的第二十三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