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 发布时间:2015/4/15 13:03:25
选择字号:
“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征集LOGO设计方案

 

 
各相关单位:
 
2011年1月,“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正式启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实施是中国科学院进一步推动和落实“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促进我国空间科学发展,引领我国基础前沿研究重点突破,加快实现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家也期待我国空间科学卫星项目能够在“十三五”期间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计划,促进我国空间科学与技术的长足发展。目前,首批启动的空间科学卫星计划中的各项目进展顺利,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与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均已正式转入正样阶段,并将于2015年开始陆续发射。
 
为了提升“中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整体形象,服务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实施,现向各参研单位全体职工征集“中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LOGO设计方案,现将有关征集事项说明如下:
 
一、截稿时间:
 
2015年5月20日
 
二、设计要求:
 
1、设计内容为“中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Space Science Missions of China)”LOGO。应征作品由图形、简体汉字、(简写)英文字母、数字等组成,表现形式不限。
 
2、主题鲜明、寓意贴切、创意独特,能够突出表达“空间科学”的特点,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LOGO根据每次的科研任务具有可延展性。
 
3、“中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LOGO可与具体任务型号LOGO配合使用。
 
4、视觉上简洁大方,具有艺术感染力,易于记忆、传播和制作,实用性强。
 
5、应提供作品创作理念描述、效果图(手绘)等,来稿以JPG格式提交,图案像素不低于800*600像素,注明标准比例和标准色。纸质版以A4纸张提交。
 
三、投稿说明:
 
1、设计稿内应包含:绘制稿、名称,创意设计说明(300字以内),将设计说明打印或以楷书写于A4规格纸张上,说明文字应当字迹清晰、表述完整。
 
2、本次设计方案征集活动面向“中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各参研单位全体人员(含研究生、离退休人员),应征作品以个人、研究室、研究单位报送均可;供稿者可以提供多个设计方案,但参加应征的稿件必须为原创,不得抄袭,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如有涉及到版权问题,一切法律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3、电子邮件请在主题栏中写明“中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LOGO征集”字样,并在正文中注明自己的真实姓名、单位(部门)、联系电话。
 
4、所有征集作品一经投稿,无论采用与否,概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洋,宁一瑄
 
设计材料电子版烦请同时发送邮箱:
 
ningyx@nssc.ac.cn,wangyang@nssc.ac.cn
 
电话:(010)62582806,13501308207,
 
(010)6258268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邮编:100190
 
2015年4月13日
 
相关背景材料:
 
一、什么是空间科学?
 
空间科学是以航天器为主要平台,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天文、化学以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未来科学的发展无非是继续向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军”。空间科学开展宇宙、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和基本物理规律的探索,占据自然科学的宏观和微观两大前沿,是蕴含重大科学突破的前沿科学领域。当代科学发展的历史已充分证明了大量的科学突破和发现来自于对宇宙和太空的探索。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升空,人类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未知天体,并使人类的视界延伸到了140亿光年的距离,几乎达到了宇宙自身自大爆炸以来膨胀的尺度,并使宇宙学研究尺度到了精确研究的阶段;特别是2003年以来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精确测量以及斯隆数字巡天(SDSS)对大尺度结构和超新星的观测等更坚实有力地支持了以暗物质和暗能量为主导的暴涨宇宙模型。正是因为这些观测和研究,2002年、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授予了成功探测到中微子、发现宇宙X射线源和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与各向异性的四位空间科学领域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增进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和认识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二、空间科学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作用
 
空间科学是促进航天技术创新、拓展空间应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和平利用空间、提升大国地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领域。
 
空间科学对航天技术具有直接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在特殊轨道设计、探测器姿态稳定度、平台与载荷联合设计、遥感科学等方面不断对航天技术提出新的需求,而且每一项空间科学任务都是非重复性的,每一项空间科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实现新的设计和技术创新,因此对航天技术具有全面的、显著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空间科学致力于发现和验证新的空间现象和规律,如通过研究太阳系与人类的关系等重大应用科学问题,将为人类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同时空间科学所发现的新知识、新规律将为空间应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极大拓展空间应用的范围,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空间科学还是我国和平利用太空、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舞台。空间科学以贡献新的科学发现与知识为己任,并向全人类开放和共享,是我国遵守和平利用空间宗旨、体现大国责任、树立国际形象的重要阵地。
 
自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我国的航天技术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加速发展空间科学的基本技术条件已经具备。我国的空间科学家由于长期使用国外科学卫星探测数据,也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研究队伍和力量。但是由于缺少自主的科学卫星计划和第一手的探测数据,科学家原创性的科学发现还比较少,原创性的科学思想也不能快速、直接得到验证。空间科学卫星计划对空间技术发展的独特的牵动和引领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通过实施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可以尽快弥补我国在前沿基础科学发现和具有潜在应用意义的空间知识创新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同时也将为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什么是空间科学先导专项?
 
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要求我院“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组织实施若干先导专项是我院“创新2020”规划试点启动阶段的重要内容,是“创新2020”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是2011年1月25日我院第一批启动的“4+1”个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之一。
 
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将开展空间科学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创新概念研究和相关探测技术预先研究、空间科学卫星关键技术研究、空间科学卫星的研制、发射和运行,以及科学卫星上天后的科学数据应用,构成空间科学任务从孵育、前期准备、技术攻关到工程研制、成果产出的完整链条。
 
“十二五”期间,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将重点针对黑洞的性质及极端条件下物理规律、暗物质的性质、空间环境下的物质运动规律和生命活动规律、太阳爆发等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和检验量子力学完备性等方面开展研究,实现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突破,深化人类对宇宙和自然规律的认识,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通过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还将培养起一支达到国际水平的科学研究队伍和先进探测仪器的研制队伍,为空间科学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