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丽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4/3 11:06:06
选择字号:
让创新成为一种素质
“科学与中国”巡讲团到成都 冯小明院士主讲

 

本网讯  “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基础研究上书架,应用研究上货架。”4月2日,在“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成都院士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小明强调,科学研究要做真正意义上的原始性创新而不是简单的集成创新。最终要让创新成为一种素质,为人类的发展领跑。

报告会上,冯小明院士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科研领域为例,为中国科学院成都教育基地近百名研究生和博士生讲述了科学研究该如何创新。

冯小明院士开始接触手性药物研究是在1993年。那时科研条件非常艰苦,该领域的研究力量也很薄弱。他为自己定下了目标,要通过不断努力做出有原创性的成果,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20年努力,由冯小明院士主持的“新型手性催化剂和高效高选择性的不对称催化新反应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实现的首例催化不对称反应在某国际专著中冠以Roskamp-Feng反应。

“做科研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所追求。”冯小明院士表示,有了目标指引,并脚踏实地付诸行动,就能将梦想变为现实。

对于如何做好科研,冯小明院士对同学们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有坚定的信念;二是要敢于创新,三是要实事求是,四是要强化责任意识。

冯小明反复强调,实事求是做好科研的前提,切忌浮躁。“不要想着通过科研达到什么目的,获得什么利益,这样是做不好科研的。”他说,科研做到最后就是要做别人记得住,做不了的,也就是要做到唯一性和原创性。

对于如何排解科研过程中的压力,冯小明院士支招同学们,不要在同一个问题上纠缠,如果想尽了各种办法还不能实现,就先放一放。科研是不能急于求成的,要慢慢来,同时也不要被困难吓到,束缚了手脚。

对于手性科学与技术下一步发展目标,冯小明院士希望,通过创新突破西方发达国家的手性技术壁垒,形成自己的先进手性物质精准创造技术,创造丰富的手性物质,改变我们的生活,并使明天变得更加美好。

报告会最后,冯小明院士引用朱清时院士话寄语学生,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去区别上述两类事。

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成都联络处、中国科学院成都教育基地承办。(彭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