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霞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3/30 8:26:17
选择字号:
2025,期待“中国制造”享誉全球

 

■谭霞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解放了中国的劳动生产力,使制造业在中国广袤大地上快速崛起。经过近40年发展,中国制造业规模体量之大世界领先,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然而,“中国制造”“世界工厂”“山寨”等词一度成为世界形容中国制造业发展状况的代名词,暗指利润低、污染大、品质差。那么,中国制造业振兴之路要走向何方?

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将成为新常态下重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事实上,中国制造业早已成为“互联网+”的领航人,“两化深度融合”一直是重要国家战略,如今发展工业互联网成为我国跨越式赶超发达国家的又一重大举措。

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推进10大领域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国务院新闻办27日举行的例行吹风会也透露,中国将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制定“1+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

那么,工业互联网究竟是什么?

它是指产业分工协同化。工业互联网将信息网络与企业运作各环节深度融合,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制造信息系统统筹生产,电子商务平台分发销售,各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促进整个产业生态系统协同化运作。

它是指生产要素虚拟化。数据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相较于传统工业,海量数据经由互联网与大数据处理,不断优化企业生产、决策与服务。

它是指生产工具智能化。物联网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工业互联网的生产过程趋向于无人化运作,整个生产都由互联网控制机器完成,机器通过安装传感器收集数据变得更加“智能”,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与生产能力。

工业互联网通过开放网络将人、数据和机器相连接,通过更深层次的大数据技术不断优化整个产业运作过程,最终形成庞大的社会化的网络制造物理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内部,不仅具有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生产与服务的互动更加频繁与高效,用户借助互联网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节也更加广泛,拓展了互联网的生产属性和服务范畴,通过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创新不断优化发展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近些年,随着我国互联网向宽带、融合、泛在、普及方向的快速演进,一些制造业企业早已率先探索出符合工业互联网发展方向的先进经验。青岛红领就是一家将传统工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以大数据支撑个性化定制,以3D打印满足客户需求的典型制衣企业。红领模式只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在工信部推进的两化融合创新试点工作中,还有更多的企业在促进融合创新方面探索出了很好的模式和方法,为我国工业互联网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当然,我们仅仅是窥到符合工业互联网发展方向的冰山一角,如果说就此预见整个工业互联网的雏形,恐怕还为时尚早。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整体还具有不容忽视的弱点。

首先,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始终是致命弱点,操作系统和芯片领域仍然受制于人,航空、汽车、船舶、机器人等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仍然没有实现突破,发展工业互联网又需要新的关键技术支撑,引领世界工业互联网发展难度较大。同时,现阶段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仍处于浅层水平,在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模式和个性化设计探索较多,而鲜有面向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对复杂工业过程管理的服务。再次,标准不统一增加了设备产品集成难度。我国网络异构性一直普遍存在,“两化融合”标准制定工作在提出概念十年后还未完成,标准的缺失极大程度制约着工业互联网产品、服务的集成。此外,我国工业互联网从事信息服务企业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不高,既懂工业又懂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信息服务业也可能难以发挥对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

当前,“互联网+”风头正劲,转型难免阵痛与徘徊,站在“互联网+”风口的中国传统企业需要冷静思考与规划,而不是盲目投入。在这个风口,中国与发达国家近乎同一起点,我们拥有赶超的机会;中国制造正沐浴在“互联网+”的春风里,经过工业互联网的探索与发展,“中国制造2025”后将会是满载盛誉、响彻世界的中国品牌与中国创造。

(作者系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5-03-30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