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珊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2/2 22:00:09
选择字号:
一号文件连续12年锁定“三农”:好政策须落地

 

自2004年的促进农民增收到如今的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一号文件连续12年锁定“三农”主题。在每年满怀期待的等待过后,一号文件的落实情况开始受到关注,对此,专家表示——

■记者 王珊

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让人期待已久的一号文件姗姗来迟。

自2004年的促进农民增收到如今的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一号文件连续12年锁定“三农”主题,每年的聚焦也让业界人士不断拍手叫好。

在每年满怀期待的等待过后,一号文件的落实情况开始受到人们关注。不过,专家却表示,历年一号文件的落实并不理想,好政策须落地,“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建设长效的应对机制。

解决农民“卖难”问题

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尽管去年我国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但在专家看来,要想端牢饭碗,依然不容易。

一号文件指出,要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而具体措施包括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看来,这一举措是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来保障粮食安全。“农田不能在工业化的进程里减少,要解决农田被侵占、抛荒的问题。此外,也要提升耕地质量,确保产能。” 有了产能,还要考虑如何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农民收入及其耕种积极性。而要解决该问题,势必要建设通畅的销售体系。

在专家看来,目前我国的流通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农民“卖难”得不到很好地解决。

例如,在发达国家,鲜活农产品采用的是冷链物流体系,即农产品从采摘到储藏、运输乃至销售都是处于最适宜的低温下,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一方面也不容易腐烂变质。

“目前,国内的农产品,包括蔬菜、瓜果等还做不到全冷链,只有局部的某个环节能够做到。”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贺祥说,必须不断加快整个流通体系的建设和创新。

到地头要有真东西

“到田间、地头必须要有真东西。”这是农业工作者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确实,技术只有管用,才能促进农业高效高产。

一号文件指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

农业机械化是支撑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罗锡文认为,如何发挥农机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也要着重思考。

“现在还有很多关键技术没有解决,如水稻的机插秧等。”罗锡文说,这些已经是制约农业产业的瓶颈,亟须突破。

随着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罗锡文说,农机科研人员正在探讨如何为这些主体提供更好的农机模式,“一个家庭农场不可能买所有机械,如何用好共同利用模式也是大家所考虑的”。

此次一号文件中,王贺祥最关心的也是农业科技创新。在王贺祥看来,未来农业发展还要依赖科技创新,不仅是农业科技理论创新,更要注重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文件管用是王道

很多专家在期待一号文件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疑惑。即一号文件写得越来越好了,但各个方面是否管用?

“中央文件是方向性、弹性、粗线条的,但下面却很难贯彻下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正河说,地方政府不知道自己的解释权、执行权和裁量权到底有多大,“不执行不行,执行过了又怕违规”。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向记者表示,一号文件的政治意义更大,但由于没有刚性约束,落实上并不好做。“各个地方都是三四月份开始解读,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方案,可能新政策出台,就去解读新政策,中央文件和本地如何结合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研究。”

事实上,农业是一个投资时间久,生命活动周期长的生产活动,而这决定了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非常复杂,想要解决问题,必须要有一个长效机制。

对此,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敬学认为,一号文件的执行必须有法律保证,要做农业发展整体规划,否则,缺少连续性政策就可能演变成“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短期药方。

这也得到张正河认可,“必须针对一号文件做一个评价指标和落实指标保证文件落实。”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