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长安 孙宏勇 王文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2/30 10:16:20
选择字号:
“渤海粮仓”项目三年取得八项成果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本报讯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年度总结与工作推进会上获悉,“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3年来,形成了8个标志性成果,构建了棉改增粮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环渤海中低产区粮食生产能力;构建了雨养旱作区粮食作物增产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旱碱地作物生产水平;带动了项目区种业、加工业、养殖业、肥料产业、机械行业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形成了“渤海粮仓”品牌。

受淡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瘠薄盐碱制约,环渤海低平原区有4000多万亩的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的盐碱荒地,到2020年具有增产100亿斤粮食潜力。2013年,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冀、鲁、辽、津启动实施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

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小京介绍,该项目主要以扩面积、增单产、水保障作为工程实施核心,以增粮拓棉作为实施重点,通过强化管理、协同创新发展现代高效粮食产业。

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河北、山东、辽宁和天津等地建立一批粮食增产增效示范区,研发、集成、示范推广抗逆作物品种、盐碱地改良利用、中低产田快速培肥、微咸水安全灌溉与雨水高效利用、棉田增粮等技术,构建一批区域特色的增粮增效技术模式。

同时以科技特派员为纽带,建立企业与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参与的示范机制,建立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与示范样板,规模化示范推广粮食增产增效技术体系。

“项目实施中规模化示范推广机制特色明显。”刘小京介绍,河北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实施了百千万工程;山东通过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专业合作社参与实施;辽宁大力推进科技引领,成果显著。

据介绍,2015年在河北省、山东省、天津市和辽宁省的70余个县市区开展了示范区建设与技术集成示范工作,共建立核心示范区42个,面积达14.1万亩;示范区103个,面积达146.17万亩;技术辐射推广面积1596.6万亩;总面积1756.7万亩;增粮168.05万吨(33.6亿斤);增效24.63亿元;亩增产95.7公斤。

“‘渤海粮仓’项目实施3年来,形成了8个标志性成果。”刘小京介绍,成果包括:

筛选了一批抗逆高产作物品种,耐盐小麦和玉米品种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中低产田增产增效提供了强大的品种资源;研究构建了适水灌溉制度,配套了农田多水源高效利用技术,为节水压采和粮食增产提供了支撑。利用该项技术成果,河北环渤海低平原可实现地下水压采目标下的粮食生产能力提升65.4亿斤;研制了系列盐碱地肥料与改良剂,并产业化生产;构建了棉改增粮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环渤海中低产区粮食生产能力;构建了雨养旱作区粮食作物增产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旱碱地作物生产水平;研究形成了雨养旱作区蓄墒保播增收旱作核心技术,研发配套农机具3套,形成了地方标准3项,为平原旱作区粮食增产增效提供了支撑;形成了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体系,水稻面积不断扩大,成为粮食增产增效新的增长点;开展了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研发,为中低产区农业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初步构建了“互联网+渤海粮仓”,为提升环渤海区农业信息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奠定了基础。

(高长安 孙宏勇 王文惠)

《中国科学报》 (2015-12-30 第6版 科研)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