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晗 来源:中国青年网 发布时间:2014/9/12 15:43:26
选择字号:
研究称高校教师群体收入差距达25倍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2日电(记者 李晗)近日,《高校教师的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改革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新书在京发布。研究表明,高校“市场化”倾向与收入差距加大,在讲师群体中,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差距达25倍。

研究表明,目前高校的行政化倾向严重。行政化的表现之一是目前高校的行政管理者不但拥有行政资源,也日益拥有了学术资源,“双肩挑”者成为大学中最有实力的职业群体;表现之二是行政指令配置资源,常常违背科研自身规律,带来国家资源的浪费和教师发展机会的失衡;表现之三是学校的行政部门日趋庞大、臃肿,一些大学的行政后勤人员远超过一线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一线教师疲于应付各部门的任务和考核指标。

研究还认为,高校“市场化”倾向与收入差距加大。大学教授收入最高的10%与收入最低的10%,收入差距达到5.9倍,副教授为4.5倍。若不做分组,就同一职称个人收入差距更大,教授最高者是最低收入者的15倍,副教授之间是23倍,讲师是25倍。高校的“行政化”与“市场化”倾向所带来负面影响,调研中有教师形象地描述为“三奔一荒”,即奔钱、奔官、奔项目,荒学术。

中国高校教师的薪酬地位偏低。调查发现,2010年北京市属高校教师的平均工资卡收入不如2009年北京市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与日本比较,高校教授的年收入仅低于飞行员,居各行业第二位,副教授居第四位,讲师居第八位,均属于高收入阶层。

研究认为,市场化下不断加码的高校绩效考核撕碎教师有限的精力。不切实际的绩效加码,普通教师忙于应付,超时工作成为高校教师的常态,并导致大学学术造假问题凸显。

青年教师使用的制度安排不够合理。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压力大,为排解大城市物价上涨、住房等生活压力,会挖空心思在本职工作之外寻求生财之路,影响着高校青年教师未来的学术发展潜力。另外,许多高校的教学辅助人员不辅教师,专辅行政,年轻教师只好被用做杂事,“在杂事中锻炼,先抬轿子再坐轿子”的制度安排将精力最充沛、科研想象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的‘学术青春期’消磨于杂事之中。

全国著名人才学专家、原人事科学院院长王通讯研究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力教授,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著名人力资源专家杨河清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问题学专家胡星斗教授,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研究员,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韦智敏,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主任袁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校长林维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人力资源研究专家蒋国瑞教授,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所主任、研究员仲大军,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博士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北工大博士生导师黄海峰教授,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冯喜良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裴晓梅教授,以及此书的作者张荆教授、赵卫华副教授、石秀印研究员、王颉研究员、马福伦调研员、刘金伟副教授、姜海珊讲师等参出席了会议并做专题发言。(原标题:研究称高校教师群体高收入与最低收入差距达25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