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旭刚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4/9/10 11:25:03
选择字号:
中青报:若批评不自由,则大学无魂魄

 

对于大学来说,最热闹与繁华的季节,恐怕莫过于9月开学季了吧。这个时节,天高气爽、景色宜人,前来报道的大学新生,用青涩的脸庞,将整个校园映衬得别有韵味;而大学,也在此刻使尽了浑身解数,力图给家长及新生留下美丽的“第一印象”。

由于传统有别、地域有别、师资有别、风气有别,完全一模一样的大学,肯定是没有的。但是,抛开外在的东西,你会发现,在现今的中国大学中,一样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比如,张鸣教授所猛烈抨击的“大学衙门化、校长官僚化”;比如,钱理群先生所批评的“大学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这些批评,并不一定被大学校长和教育界高官所接受,甚至连一些针对具体事件的批评,一些学校也缺少接纳的勇气。

前段时间,我的母校——西安城南的一所地方性大学,出台了几条新规,有两则颇有意思:其一,在教室设置手机收纳袋,上课之前,学生和老师将手机关机或静音之后,统一放到收纳袋里;其二,学生在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前,集体喊口号“我要学习,报答父母,报效祖国”。我在本地报纸上撰文批评了这则规定,文章见报当日,接到母校校友办的一位老师的电话,说请我给校友杂志写篇文章。我问:您是不是看到我今天写的文章了,领导让您找我谈谈?该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闲聊之后,还是找我约稿。我说,我十分乐意写这篇文章,但文章可能会刺痛部分领导,您考虑下。结果便没了下文。

这几天,每每想起这事儿,我就乐不可支,但笑过之后,多少有些悲哀。一所大学,本该有海纳百川的气派,为何我的母校,竟然连自己毕业生的一篇批评性的文章,都容不下呢?当然,这不是母校一家的事情,中国的绝大部分高校,拒绝批评其实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就像一位官员朋友所说:“监督报道一个都不能有,正面报道永远觉得少。”

没有人喜欢批评,我自己也是这样,但我更以为,喜欢不喜欢都无所谓,每一所大学,在外部与内部的批评面前,至少得学会接受、承受,或者忍受。如果没有了“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气魄,所谓的办一所好大学的愿景,不是忽悠人的迷魂汤,便是政绩画饼。所以,在这个大学精神缺失、教授斯文扫地的时代,大学若想恢复往日的荣光,别的不说,首先要学会包容。

大学的包容,绝不仅仅是书记及校长这些“掌门人”的事情,“掌门人”的气魄固然重要,但改变整个僵化的机制形成的封闭气场,更为重要。教师节快到了,每个大学都会庆祝这个节日,都会强调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与光荣,可是,在一个拒绝批评、杜绝杂音的校园里,你又如何让教师感受到神圣与荣光呢?

我批评母校的文章见报后,很多朋友纷纷跟我说,你应该评论下学生为什么宁愿玩手机都不听课。我明白他们的意思,无非是说,老师讲得太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可是,如果几个老师水平太差,恐怕可以归结为个体原因,倘若大部分老师都被归结到这个类别,似乎就该从整个体制上反思了。校长们得想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学风下降。

在我看来,一所正常的大学,应该是行政服务于教学,校长巴结老师的。可惜的是,在很多大学里,教授们都争着抢着去当处长副处长。可以想见的是,当大学里的处长副处长开始比教授荣光,拒绝批评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无他,因为此刻的学校,彻底进入了“下对上绝对服从,一个声音一个核心”的官场逻辑,你怎么能指望,批评在其中大行其道呢?

人常说,“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于大学而言,则是“若批评不自由,则大学无魂魄”。大学,该明白这些道理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