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珊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8-22 8:40:15
选择字号:
中国互联网:从第一封邮件走向世界

 

■本报见习记者 王珊

跨越长城,走向世界。1987年9月14日,在这个极为普通的日子里,随着键盘被敲击发出的最后一声“吧嗒”,中国通过北京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之间的网络连接,向全球科学网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年6月修订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中写道:这封电子邮件是通过意大利公用分组网ITAPAC设在北京侧的PAD机,经由意大利ITAPAC和德国DATEXP分组网,实现了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连接,通信速率最初为300bps。

然而,记载并没有说明具体哪一个人完成了这项工作。

邮件发出去的几天内,发送邮件的研究小组先后收到了来自法国、美国等国家的回复邮件,其中还有留学生发来的贺信以及外国朋友的建议和联系意愿等。

而据报道,发出这封邮件的正是被

发送始末

钱天白与Internet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他到德国为兵器工业部引进大型计算机。在那里,他第一次听说了Internet这个词汇,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介绍,第一封邮件的发送正是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和前西德巴符州政府的一个计算机国际网合作项目。

从1986年开始,研究组就开始在一台西门子7760大型计算机上进行方案设计和实验。当时国内尚未成为国际计算机数据通信网CSNET的成员,因此计算机只能先通过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中转”,与国际网络进行连接。

而事实上,第一封邮件的发送,并非一帆风顺。

1987年9月14日晚间,研究组即聚拢在“7760”周围,开始进行电邮的试验发送,并在邮件上方标明“testing”(测试)字样。但是,几次发送,计算机均显示发送失败。

专家们不得不对计算机的系统和硬件设施进行重新检查确认,这一过程花了近一周时间。

1987年9月20日,研究组准备再次向国际计算机网络发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是一封没有特定收件人的邮件,就像一个“网络寻呼”,希望外界收到来自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声音。20时55分,随着键盘被敲击发出的最后一声“吧嗒”,计算机屏幕上闪出“发送完成”字样。

16年以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外籍高级顾问安玛莉,开始查找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的下落。不过,有关第一封邮件的线索并不是很清晰。

安玛莉先后多次从美国打国际长途电话向中国有关部门和专家请教、核对,但中国的官方资料中有关第一邮件的信息已无迹可寻,安玛莉只得到“邮件与德国有关”的答复。

在美国南加州信息部门的帮助下,安玛莉从上千万条数据信息中查找到,邮件先被发送到了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在卡尔斯鲁厄大学,安玛莉见到了邮件的发送者之一措恩(Zorn)教授,并被告知,“来自中国的那封邮件仍完好保留”。在短暂的检索之后,从中国发出的首封电子邮件真实地展现开来。邮件副本显示,该邮件内容“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跨越长城,走向世界)”是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于1987年9月20日20时55分(北京时间)发出的。

 

第一人之争

应该说,在普及宣扬Internet概念上,钱天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电子邮件在中国首次开通以来,有数十个科研单位通过他的渠道收发电子邮件。从1987年开始,他去开国际会议并不是用传真、信件来联系,所有事项都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包括定旅馆、会议注册、报到等。

而且钱天白所做的大量工作,影响了周围的人。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Internet的概念还不为人所知,钱天白费了很多口舌给领导、亲戚、朋友、同学讲述,在业界作了大量报告,一点点地做推广工作。在他指导下上网的同学、同事就不在少数。

不过,对于他究竟是不是第一封邮件的发送人,却一直有争议。

2003年8月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共同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国内首次刊发了有关国内首封电子邮件的消息。

时任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的李澄炯是第一封邮件的参与者。据他回忆,钱天白1987年全年都在美国学习。1990年,当时年约36岁的钱天白才加入该项目,因而无缘“飞跃长城”。

那么第一封邮件究竟是谁发出的呢?

李澄炯说,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发送是由整个研究组共同完成的。而这包括技术顾问王运丰教授、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措恩教授和其他同事,而之所以选择“跨越长城,走向世界”这句话,是因为当时正处改革开放,想要传达中国人要走出去,向世界问好的想法。

发送邮件时,措恩将邮件发送给包括自己在内的10位科学家。第一封电邮在网上走了6天。而邮件发出后,第一个回信的是一位美国计算机教授。

而在一篇为《究竟是谁发出的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文章中,曾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工作多年的吴为民说,他在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内瓦时间4点11分24秒,向瑞士的斯坦伯格教授发出了一封邮件。

对于“究竟是谁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问题,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钱华林不愿置评。他只是表示:“关键不在于是谁发出的第一封邮件。这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根网线接入中国

第一封邮件的发出,意味着中国将可以直接和欧美各国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几乎所有大学和科学研究中心通讯和交换信息。首次成功对话,对于改变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国际形象,推广网络应用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自第一封邮件之后,我国互联网事业开始崛起。

上世纪80年代末,全世界已经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与国际互联网进行了连接。美国借口政治原因,不对中国开放互联网,但国内科学家们的努力并没有停止。许多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预示着我们与互联网越来越近了。

1989年10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立项,由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同承担,目的是建立一个连接三个单位之间的地区网络。

从这一天开始,中国与互联网的真正连接进入了倒计时。1993年12月,NCFC主干网工程完工。不过,网建好了,用处却不大——发E-mail还不如骑着自行车亲自跑一趟省事。人们如此调侃当时NCFC的运行状况。

如何一根线连出去,成为当时思考的问题。

终于,经过国内外多方努力,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互联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

 

 

 

 

《中国科学报》 (2014-08-22 第2版 中国.互联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