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歆涔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4-28 9:11:04
选择字号:
专访英大学及科学国务大臣:中英关系达到新高度

 
如果世界各国在科研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我希望中英两国的科研合作就是最好的例子。
 

英国大学及科学国务大臣David Willetts
 
■本报见习记者 段歆涔
 
4月23日,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在北京召开。今年的主题围绕教育、健康、文化产业、科学、青年交流和体育。英国大学及科学国务大臣David Willetts出席了会议并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的专访。
 
人文交流机制
 
本次会议系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立以来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会议。Willetts向《中国科学报》表达了他对本次会议的展望。“我还记得上一次于2012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对话,本次是第二届对话,我们为此设定了更加雄心壮志的目标,首先是教育交流领域。正如我说过的,英国政府不会对中国留学生赴英留学予以限制,而英国也为交流活动设立了新目标——在2014年到2020年间,将有80000名英国学生来中国学习或实习,中英两国将有更多的学生交流。另外,中英两国将有更多的科学合作,共享研究资金。除此之外,中英两国还应在健康等领域积极合作。”
 
自2012年中英人文交流机制正式启动以来,该机制在推动中英双方教育、文化、青年等领域的合作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此,Willetts向《中国科学报》表示,他认为该机制是中英关系发展的重要支柱,提供了一个增进两国人民关系的平台。英国是与中国建立人文交流机制的首批3个国家之一,显示出人文交流在两国关系中的核心价值和重要性。今年的人文交流机制使中英关系达到的新高度。“原先约有100个高等教育项目在中英两国的大学之间开展,而目前开展的同类项目大大增加,达到230个。此外,中英两国共同开展的科学研究项目也在增多。从文化角度说,有更多的中国会展和文化交流活动在英国举办。”Willetts补充说。
 
Willetts举例说,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英中协会签署了一项关于青年领袖和校友培训的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将致力于促进中英两国青年领袖的交流与培训计划,并通过不断参与计划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该备忘录包括为中英青年领袖圆桌会议成员、志奋领年轻领导培训计划和‘中英400’项目创立一个新的校友会。”
 
科技交流
 
本次会议关于科技方面的最大亮点是中英双方共同投资2亿英镑的中英两国科技创新项目牛顿基金(Newton Fund)。它是去年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在访华时决定的,将在未来5年使中英两国在科技方面的各个领域融合资源,共同进行尖端的科学研究。这次牛顿基金将走向前沿,开始具体实施。
 
在本次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中,Willetts宣布为联合基金提供合作,内容包括:英国研究理事会将领导开展研究项目;英国文化协会、英国研究理事会和英国国家级科学院(英国医学科学院、英国研究院、皇家工程学院和皇家学会)将领导开展人文交流项目;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将领导开展创新项目。此外,这些机构正在与中方合作伙伴联合设计并开展相关的项目合作。
 
Willetts向《中国科学报》介绍,中英之间的科学合作持续兴旺。“诺丁汉大学和中国国家遥感中心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我参观了‘太空城’,参观了中国的世界级空间技术设施,发现了更多该领域内英国科学家和商界与中国的合作机会。此次合作是2013年12月中英峰会期间签订太空合作谅解备忘录后的又一次合作。”
 
此外,Willetts透露,一个由牛津大学带领的英国大学联盟和一个由重庆医科大学带领的由4所医科大学组成的小组也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同意开展一项针对非入侵性治疗子宫肌瘤的变革性试验。“该实验将开展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HIFU)研究,该创新技术可以利用能够破坏肿瘤的强大超声对人体组织进行精确定位。”
 
在被问及此次科技合作和以往的不同时,Willetts解释说:“我和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的会谈敲定了6大关键领域,分别是:健康、环境科技、食品和水、城镇化、能源及创造性经济。我想强调的是,在这次访问中,我感受到中国政府对中英研究伙伴关系的重视。2011年温家宝总理曾访问伦敦,我当时也在会场,他提到中英两国应在科研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现在我们实现了这个设想。本次我们设立了价值2亿英镑的为期5年的中英联合资金,用于开展科研合作。”
 
2亿英镑,这在科研经费紧缩的全球形势下是一个巨额数字。很多人质疑,这笔牛顿基金能否发挥最大化的效用。Willetts作出了这样的回应:“这笔资金共有3种利用方式。第一种是将钱花在科研上,这些研究项目必须符合中英两国政府在学术和同行评议方面设立的最高标准。第二种是用于人员交流上,资助中英两国的研究者往返于两国之间。虽然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认为项目的潜力是无限的。第三种则是用于科学与技术的创新,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由中英两国合作研发的新产品出现,并推广到市场上。”
 
Willetts进一步解释道,英国方面也会有相应的科技研究伙伴和机构提供科研、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一种方式是由英国研究理事会负责,而中国政府也会处理与中方相关的事物。人员交流方面,将由包括英国文化委员会在内的各部门协调安排。在科研创新方面,英国会确保研发具有战略性的新技术。”
 
教育合作
 
在本次访问中,Willetts造访了清华大学,他开玩笑说:“去年我去了四川大学,可以说我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各所大学,而且每一次访问都让我感觉很好。我们在努力促进更多的交流活动,并不仅仅只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包括学术领域的交流。虽然牛顿基金刚设立不久,但我希望通过牛顿基金促进中英两国研究人员的交流,增进两国在科研领域的合作。”
 
英国是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的国家之一,英国大学是全世界教学及研究整体水平和平均水平最高的大学群体之一。当被问及英国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分享时,Willetts回应说:“中国也有非常著名的学府。我赞成更高的学术自主权——这样能够决定自己的工作方式、研究方向、参与研究的学生人选等。我也与中国的教育部部长举行了会谈,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部长先生也认为应当为学术领域留出更多的自主空间。”
 
Willetts介绍,本次会议在教育领域也达成了多项协议,发表了多项声明。例如,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重新签署了由双方联合发起的志奋领奖学金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英国文化协会就培养高等教育管理能力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英国文化协会和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其目的是在英国全国范围内开展一项新的汉语学习研究项目等。
 
Willetts坦承:“我希望牛顿基金能带来一种全新的科研思路,我们很难预测究竟哪一种新技术是最富有成效的。就好像一名科学家写了一篇文章,当时没有人能预见到他会成功,结果他得了诺贝尔奖。但我知道,如果世界各国在科研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我希望中英两国的科研合作就是最好的例子。”
 
此外,Willetts指出,牛顿基金将支持很多应对全球挑战的科研项目,例如食品安全、气候变化等,这将对全世界及全人类有深远意义和影响。Willetts给出了一个具体的例子:“英国文化协会与中国教育部、社会创新与可持续性发展设计部门和广州低碳工业协会签署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将扩大工业废料的升级利用合作。”
 
《中国科学报》 (2014-04-28 第3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