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4-10 11:38:45
选择字号:
刘云:地方三本院校可否“国有民办”

图片来源:www.quanjing.com
 
在竞争的压力下,转型后三本院校才会把精力和资源放到降低高等教育成本、提高教学质量上,专业设置才可能真正面向市场。这样就可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三本院校,实行优胜劣汰,面向社会需要培养人才。
 
■ 刘云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难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质量与就业率相对较高的教育部直属名校(主要是“211工程”与“985工程”大学)扩招幅度较小,而教学质量相对较差,收费却较高的地方三本普通院校扩招幅度最大,有的扩招了几倍,其毕业生就业难度也最大。其实家长和考生也都知道这一点,可为什么仍有不少学生选择报考三本普通院校?
 
普通高校本科生每学期收费5000元左右,一学年收费10000元左右,而所收学费往住连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半都不到,得靠国家巨额财政拔款来弥补亏空。一位本科生四年大学所交的学费为4万元左右,而学生实际培养成本至少在8万元以上,也就是说每个本科生大学四年至少可享受4万元以上的“免费教育午餐”。
 
表面上看来,学生踊跃参加高考是为了争抢有限的高校录取名额,实际上还在争抢4万元以上的“免费教育午餐”。这也就不难理解,明知三本院校就业难,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报考,图的就是4万元以上的“免费教育午餐”。
 
笔者认为三本院校教学质量较差、过度扩招、涨学费冲动强烈与其毕业生就业难这四大问题尽管性质不同,但可用同一办法来解决,可谓“一举四得”。笔者建议把三本院校转型为“国有民办”大学,按“国有民办”的模式运转。“国有民办”是笔者创造的一个新词,顾名思义,“国有民办”是指三本院校借鉴并采用民办大学办学机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靠按教育成本收取学费和国家少量投入来维持运转。这类转型为按“国有民办”模式运转的三本院校与现有民办大学所不同的是,其固定资产、设备、办公教学楼都是国家投资形成的。这些教育资产所有权属国家,可作为国家股投入,国家具有对学校的控股权、管理权,这是与民办大学的不同之处,所以称之为“国有民办”大学。
 
将地方三本院校转型为“国有民办”大学,是调整高等教育布局和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长期以来,“皇帝女儿不愁嫁”几乎成为所有普通高校根深蒂固的共同心理。普通高校对国家有着较强的依赖,高校内部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能力十分脆弱,高校之间没有形成浓厚的竞争氛围。通过“国有民办”的转型,将迫使地方三本院校调整心态,主动自觉地接受市场考验,力争通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出有自己特色的专业,使学校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三本院校扩招过度,毕业生已连续多年“滞销”,但招生数量却只增不减。值得注意的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口号高校已经喊了多年,为什么至今成效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普通高校所需经费多数来自财政拨款,学校没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设置专业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压力和动力。
 
在转型为“国有民办”大学情况下,国家投入应大幅度减少,转型后三本院校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所收学费,其培养成本、教学质量和专业设置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和收入。高等教育收费所形成的教育市场同其他市场一样,在竞争的压力下,转型后三本院校才会把精力和资源放到降低高等教育成本、提高教学质量上,专业设置才可能真正面向市场。这样就可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三本院校,实行优胜劣汰,面向社会需要培养人才。
 
现在一提到“民办”两字,我们往往只强调公益性,把“不盈利”作为它的一个重要办学原则。然而,三本院校转型后要按“国有民办”的模式运转和经营,就不仅具有公益性,而且具有盈利性。没有盈利性就不可能正常运转和经营,更谈不上发展。所以,三本院校转型为“国有民办”大学后,应允许其按教育成本加一定利润的标准收取高额学费,同时在招生、师资聘任、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干部任免上拥有完全的自主权,从而使转型为“国有民办”的三本院校真正成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负盈亏、面向社会的自主办学法人主体。这样的话,“国有民办”的三本院校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像民办大学一样认真研究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和趋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自己的拳头专业,从而激发旺盛的生命力。
 
如果把三本院校转型为“国有民办”大学,按民办大学模式运行,在高等教育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那么全国数百所“国有民办”的三本院校所形成供大于求的激烈竞争的后果之一是,无法像过去一样以多收费、乱收费方式向学生和家长转嫁其过高的办学成本,必须像民办大学那样竭力降低和控制教育成本,使其收费标准在教育市场有竞争力和吸引力,否则就不会有多少学生来报考。
 
如果三本院校转型为“国有民办”大学,实行自主招生、自费上学,甚至允许学校有一定盈利,上大学没有目前的“免费教育午餐”,大学四年学费至少会高达8万元。那样大家就不会争着去上三本院校,而是去算8万元学费即教育投资的产出投入账。如果部分家长、考生认为8万元上大学热门文科不能得到理想的回报,譬如不易找到回报相对高的工作,倒不如把8万元用于投资、买房首付、开公司、做小生意等其他项目投资,那么三本院校入学人数将大大减少,用高考限制三本院校入学就完全没有必要。有的三本院校,很可能没有多少人愿意读。那时学校就只能在学生、家长面前“装孙子”,千方百计恳求学生入学。如果那样的话,三本院校再也不可能在地域、户籍上歧视学生,更不敢高收费、乱收费,否则招生会严重不足,学校也难以办下去,那么招生中地域、户籍歧视、收费过高等老大难的问题起码在“国有民办”的三本院校可有效解决。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制度经济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4-04-10 第7版 观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