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晨报 发布时间:2014-2-21 10:54:31
选择字号:
恋爱纠纷还是报复 激情杀人还是恶意谋杀 自首能否缓刑
安医大血案二审聚焦三大争议:检方质疑缓刑


  提前一个多月网购斧头,清晨七点即到图书馆等候,从背后直砍同学要害,恐其不死,又从课桌拖到地上连补数斧……14个月前发生在安徽医科大学校园的血案,至今仍未定案。

  2月20日,因认为一审法院对故意杀人的安医大学生胡某的死缓判决量刑“明显不当”,合肥市检察院提请抗诉,安徽省检察院支持抗诉,安徽省高级法院开庭二审此案(见图)。

  庭审现场,控辩双方聚焦三大争议激烈辩论。

  争议一:恋爱纠纷还是迁怒报复?

  法庭宣读了一审时认定的案由:安徽医科大学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胡某,与该校2009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谈某因追求女生李某一事发生矛盾,胡某遂怀恨在心,将谈某杀害。

  胡某二审出庭供述,他大二时开始追求女生李某,一直“在处着”,直到谈某介入后才“关系突变”。

  胡某辩护律师亦称,胡某2011年开始追求李某,2012年下半年,谈某也开始追求李某,使胡某的“初恋”受到刺激。胡某性格内向,是心智未完全成熟的在校学生,学校、家长也未能及时发现,“感情纠葛”导致其杀人。

  公诉人举证称,“感情纠葛”是被告人的单方说法,女生李某表示自己从未与胡某建立过恋爱关系,甚至认为胡某系长期对其“跟踪骚扰、无理纠缠”。

  公诉人宣读了双方的一些互发短信内容,李某指责胡某“搅乱了我的生活”,“谁给你的权利,限制我的人身自由?有哪个女性能够忍受,一转身就能看到你,一出厕所就能看到你?”公诉人认为,胡某系追求李某不成,迁怒于谈某。胡某当庭对此未作解释。

  争议二:激情杀人还是恶意谋杀?

  胡某称,自己之所以动了杀机,是谈某先后三次对其进行威胁。一次是在电梯里相遇,谈某“臭骂”了自己一顿。另一次是谈某带了个男生将其堵在校园里,用眼神、言语进行威胁。案发前一晚那次“闹得最凶”,“他说要弄死我,不想再在校园里看到我”。

  胡某说自己出于“害怕”,在第二次受威胁后上网买了把斧头,每天藏在电动车的坐垫下“防身”。

  公诉人对此质问,既然买斧头是为了“防身”,为何会带到图书馆去?

  胡某称,到案发那天,自己已“受不了刺激、控制不了情绪”,才持斧砍人。

  公诉人问胡某,案发当天有没有与谈某发生冲突。胡某称“没有”,“他好像还对我笑了一下”。

  作为医学专业学生,胡某对砍断人体颈部大动脉的致命后果非常清楚。胡某解释称,他之所以从后面砍谈某的颈部,是因为“不敢从前面砍,我不敢看他的脸和眼神”。

  公诉人举证称,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被害人曾三次威胁胡某。相反,有多名证人证实,是被告人曾威胁过受害人。

  李某说,谈某第一次找胡某谈的内容,是劝其不要再骚扰她。学生陈某证言称,谈某因为比较廋弱,“为了壮胆”找其一同去与胡某谈,双方没有冲突,只是言语上“没说通”。而案发前一晚,李某及谈某的多名同学证言,“那天晚上谈某说,胡某说明天要来砍他,大家都没当一回事。”

  争议三:自首能否作为缓刑理由?

  庭审现场,“自首情节”成为控辩双方激辩的焦点。据了解,胡某当天作案后没有逃离,现场拨打“110”未接通,保安、警方到来后亦未拒捕,其自首情节被一审法庭作为减轻处罚、判处死缓的依据。

  被告人辩护律师称,胡某被刑拘后诚恳认罪,其家庭自愿补偿受害人家庭30万元,并愿将自家女儿过继给谈某父母养老。且胡某在校期间表现良好,没有前科劣迹,人身危险不大,其天性善良,具有挽救、改造的可能,因此不应判处死刑。

  公诉人对此回应称,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后自首“可以”从轻但不是“应当”,应与具体案情相结合。本案中胡某预谋杀人,提前一个多月购买斧头,案发当天还随身携带一把水果刀,意在万一斧头被夺下后继续行凶。明知后果,作案时连续砍击被害人致命部位,看到被害人流血倒地的惨状,没有任何救助行为,表现得极为残忍、冷血,主观恶意极深。且故意选择在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场合作案,对在场的学生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其行为产生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

  综合本案事实与情节,检察机关认为不应对胡某从轻判罚,应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本案未当庭宣判。

  谈某的父母说,家中三代单传,失子之痛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他们拒绝接受胡某家的任何“补偿”,只求正义得到伸张。

  记者从被害人的同学那里了解到,谈某是个腼腆的大男孩,热爱体育,最喜欢的球星是梅西。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放弃了本校的保研机会,准备报考东南大学的研究生。“你是我们的‘学霸’,但现在,无论我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和你在东南大学重逢了。”一位同学在悼念本上留言说。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范和生分析,大学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一些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很多孩子从小就接受到父母传递的一些负面信息,认为人与人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和利益关系,和竞争者之间是不能共存的;二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意识淡薄,内心缺乏博爱、同情;三是集体活动越来越少,缺乏群体环境,关键时刻无法获得朋友的慰藉和劝导。据新华社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