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好诚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4-2-14 0:12:40
选择字号:
黑龙江科学院院长的履职感言:倡导坚持参与关注
 
(科学网 好诚报道) 现行体制下,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和组织决策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发展与否。
 
黑龙江省科学院是省属重点科研机构,现有9个研究所,2000余名科技人员,受多种因素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缺乏发展活力,效益不佳,区域服务功能弱化.近年来该院坚持“以实立院”﹑“创新创业”的发展方略,取得了举一反三的实践效果, 三年实现总收入和职工年人均收入“双倍增”的目标。为了解发展原因, 中国科学报记者在日前召开的黑龙江省科学院2014年工作会议上采访了黑龙江省科学院院长潘忠,他的一番感言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一把手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以下是他的一番感言:
 
他在总结2010年履职院长以来的工作时谈到,到任以来我都做了什么呢?笼统地说,我一件具体事情也没有做,这不是谦虚,说的是实话,所有的事情都是大家做的。也就是说,科学院的变化与发展,是在分管省长并院党组的领导下,由各位院领导、院所长、处长们牵头去实现的。
 
作为一把手,不给自己做任何的分工,不拘泥于一般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之中,―― 甚至在财务上没有我的一单签字;工作会议上没有做过一次主报告,只是谈谈家常。
 
四年的实践证明,一把手一件具体事不做,不一定就一事无成!中央提出要规范一把手的权利,人钱物从一把手身上挪开,我1992年就在基层做了试验,不给自己分工,但到省科学院这么多人的单位做试验还是第一次。
 
我的试验可用四个方面八个字来进行概括,即“倡导、坚持、参与、关注”。
 
一、倡导
 
(一)倡导党建工作为先的理念
 
2010年3月初到科学院时曾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研,当时的感受并不好。有些干部凡事先考虑自己,“无利不起早”,缺少奉献精神;人与人之间文革遗风尚存,相互端枪瞄着,不得不相互提防,缺少坦诚与信任;为了生计,院所内多自由组合、分散突围,一个个的“小作坊”研发组合方式,缺少承担大项目的团队意识等等。部分院所拖欠外债、工资、医疗费,法院催债、职工上访、匿名信不断,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郁闷、压抑、迷茫的心态充斥在干部、职工队伍之中。
 
经过分析,主要是源于经历科技体制改革被削减事业费后,大家忙于生存,党建工作被放到一边了。2010年前,科学院机关党委、纪委历经18年未曾改选,党建工作荒废程度可见一斑。党建工作被弱化后,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出现缺失,对院所班子建设、研发人才队伍建设、研发平台建设、院所文化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学风建设等等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在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放弃党建工作就意味着丧失自己的制控位置。只有从加强党建工作入手,才能有效地推动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改变全院的风貌。
 
于是在我的倡导下,党组统一部署指挥,迅速做了几件事: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时隔18年后改选成立了新一届机关党委、纪委(为什么把王莉同志派到石化院作书记,这是党组对她时任机关党委副书记工作业绩的肯定);完成了基层院所党委和党总支的换届改选工作,配齐、配强党务工作者;逐步推进建立健全了基层党组织,新建基层院所党委2个、党总支1个,发展党员67人。全院51个支部,其中37个建在了科研一线,实现了党旗插到了实验室,“有研究院所就有党的人,有研究院所就有党的声音”;党的组织机构健全与加强后,还逐步推动了共青团、工会和统一战线工作的正常化。
 
二是出台了《省科学院关于在新时期加强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将“五管”(管方向、管人才、管民生、管自身、管服务)、“五实”(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和构建“五大环境”(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宽松环境,浓厚的学习环境,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求实创新、创先争优的工作环境,清正廉洁的干部成长环境)纳入到《若干意见》之中,从而明确了党建工作的定位,也为后来确定“以实立院”的方针做了很好的铺垫。
 
《若干意见》有效地统一了干部职工对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逐渐形成了以党建工作为重要抓手,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局面。
 
三是启动评优工作,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为什么叫“启动”,因为我们的评优工作有些年不做了,都是流于形式,轮流坐庄,评不出正气和干劲来。针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信仰衰变,追求多元的状况,我们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重新启动了评优工作,积极培育、树立身边的典型,四年来全院表彰了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巾帼标兵等典型387人次。让真正做事的人在政治上有了荣誉感,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从而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工作中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有争创佳绩、不断攀升的行动,有获得荣誉的欣喜与骄傲。这些先优人物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促进了全院良好风气的形成。
 
(二)倡导开放办院、民主办院的理念
 
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欠账过多的现状。科技体制改革以来,科研骨干流失严重,试验条件破败不堪,科学院难能以一己之力成创新之事。而与有实力的单位合作,骑马找马、借船出海,甚至将实验室办到省外、国外是不得已的选择。
 
二是创新职能的要求。遵循科学规律,科学院更应该构建民主开放的环境,让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多一些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甚至是另类思维,―― 否则科学院难能有大家出现,难能有技术创新方面的大成就。
 
在开放办院方面,我们与鹤岗、七台河、肇东等市县建立了科技合作共建关系;参加了包括中科院在内的“全国科学院联盟”,院属5个研究所加入到联盟中的应用微生物、软件、光学与精密机械、生物多样性、材料化工、地理资源全部6个分会之中;在对国外的交往中提出了务实合作和“回头看”,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的合作在不断推进之中;能源环境研究院与清华大学、技术物理所与哈工大、自动化所与哈工程大学等创新合作平台也逐渐在发挥作用;在组织架构上将外事工作从科研处分离出来,专门成立了对外合作处,现在看来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
 
在民主办院方面,提出了“海纳百川、从善如流”;决定重大事项均广泛听取意见;建立了院长信箱;开展了建言献策活动;启动了工会直选等等,―― 凡群众来信,必有回音。许多好的建议得到采纳,一些问题也被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
 
作为党组书记,我注意约束自己不去干扰具体的学术活动,不参加院内项目论证、成果评审,不兼任学部委员会的主任,领导班子决策时,注意更多地尊重专家们的意见。
 
(三)倡导大科学院理念
 
大是针对小与散而言的。
 
当年迫于生存压力,我们将诸多的研究室化整为零,变成了一个个“小作坊”分散突围,在科技体制改革的特定时期无可厚非,但难能适应现实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了。
 
时代发展到今天,单一学科、单一机构很难生存。欲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需要有大船;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承担重大的科技项目,需要多学科的交融与合作。
 
在践行大科学院的理念上我们看到了可喜的变化:
 
一是院机关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对基层的服务意识在增强。我们将荣誉更多地向基层科技工作者倾斜,如先优名额的分配、标兵的出处、十八大代表的推荐等等;更多地体谅基层的难处,如有效地压缩会议(四年没有召开一次全院职工参加的大会)、慎重召开基层一把手参加的会议、有些会议尽可能不惊动在哈外的两个院所等等。
 
二是机关与基层的干部互换挂职锻炼,使得换位思考多了,凝聚力提升了。基层的同志增加了大局意识和宏观思考能力,机关的干部了解到了基层所想、所需,并增长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跨院所、跨学科组织的大项目已经在实施之中。如微生物所和自动化所参加的科技部“食用菌保鲜加工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项目,石化院、生态所、微生物所、大庆分院参加的能源型特种经济作物橡胶草开发利用项目,大庆分院、高研院参加的旱麻品种选育与扩繁项目,火山所与生态所参加的火山植物图鉴项目等等。
 
四是大胆合理使用高研院的编制。根据《黑龙江省科学院2010~2020人才发展规划》全院统筹使用,权力下放到院所。为留住骨干人才、强筋壮骨、三年倍增做出了贡献。三年倍增为什么奖励了人事处,因为在高研院的编制使用上有很多技术问题,人事处是做出了贡献的。
 
五是呈现出一方有事,大家帮助的局面。如石化院被工商部门违规执法一事,院里出面,上下联动,系统出击,终获纠正;自动化所宋昌江同志手术,全院捐款,令人感动;大庆分院基地受水灾后,有的处室、院所第一时间到位慰问,彰显了友情。
 
科学院是全体科学院人的科学院,只要全院一心,共同努力,科学院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四)倡导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
 
科学院的事业需要各种人才。都是工人不行,都是博士也不行!要想成事,需要将受过不同程度教育、具备不同技能,甚至脾气秉性也不尽相同的人聚合到一起。看我们的胸怀,就是能否虚怀若谷、五湖四海;看我们的水平高低,是能否发现院内同仁们的长处;看我们的能力,是能否将同仁们的长处聚合起来并释放出去。
 
我非常反对目前用人过份看重学历的作法,这是一种阶级固化思维。共产党人当初打天下的时候哪有这种思维!
 
什么是人才?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诸事不做、诸事不成能算是人才吗?
 
我的定义是只要能将本职工作做到历史上的极致就是人才,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科学院的发展需要各种具有专业技能的领军人才,也需要能将本职工作做到历史上极致的非专业人才。
 
毫无疑问,这种理念对激发全院职工的工作热情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也在争取为有专业特长的工人转变身份,虽然已经解决了能源环境院何平的退休待遇和自动化所焦运涛的身份问题,但还没能形成规范意见,并使之常态化。这项工作我们还要继续做。
 
(五)倡导包容、和谐、快乐的理念
 
我见长于构建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
 
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郁闷是活着,快乐也是活着,那为什么不选择快乐的生存方式的。但快乐的前提是,你得让家人、同仁、朋友都能快乐,大家都快乐了,你才可能得到快乐。―― 给别人添堵就是给自己添堵,给别人背后捅刀子你也会睡不着觉,害怕被人报复,所以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和谐相处。
 
道理很简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一是做官应该大气。要讲大局、讲奉献、讲友谊,豁达、通达、贤达;能甘当人梯、成人之美,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嫉贤妒能、锱铢必较,嫉妒是国人的大毛病,有人天生就是这样,容不得别人进步、致富,一看见别人有好事就忿忿不平,这样非常不好,得把这个毛病克服掉;不求大公无私,但需做到先公后私、大公小私。作为主官,站位应该更高一些,重点是带班子、带队伍,是抓影响全局的事情,例如作风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而不是将眼睛盯在什么人财物的签单权上。
 
二是做人应该阳光。每个人都具有双重性,甚至多重性,从贩夫走卒到领袖贤哲,没有例外。但我从来不去背后议论同仁的不足,有话说在当面。况作为一把手,用的主要是同仁的长处。我努力践行了2010年3月1日报到时不与同仁们私下喝酒的承诺,从不参加院内小范围的聚餐活动。―― 一把手参加这种聚餐,传递出的只能是帮帮伙伙的不良信息,进而引起非议,并撕裂同仁间的正常感情。
 
三是做事应该磊落。遇事多想着大家,处事公正,桌面上立不住的事儿绝不去做。只要对提升科学院人的福祉有利,对科学院的发展有利,对国家有利,即令个人担点责任、有点非议也要在所不计。
 
前天,各院所的领导参加了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扩大会。我谈到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的体会,什么是最大的政治?如何与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什么是爱国?我的认识是:最大的政治就是民为上。在科学院就是职工的利益为上,各级领导班子要考虑职工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确定了为民的执政理念,老百姓才选择了你,如果你不考虑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就会抛弃你。与老百姓的利益相比,党派不重要,谁当领导人也不重要,“民为重、君为轻”,封建帝王都能悟透这个道理,怎么有些同志就悟不到呢?什么是与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不是领导人说什么我们说什么、上面开个会我们也照葫芦画瓢开个会就是高度一致了,真正的高度一致是把我们分管的事情,把老百姓的事情做好了。白雪峰同志主持石化院工作的这几年,单位总量做大了,职工得到实惠了,这就是讲政治,这就是爱国,这就是与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了高度一致!
 
我们还提出并倡导了将科学(求实)、文学(激情)、哲学(理性)融合,助推创新的理念;倡导了“创新创业、自立自强”的组织文化精神和“矢志创新,勇于攀登,包容失败,和谐人文”的文化理念;倡导了观念更新,如“确立为基层、为一线服务的观念”,“克服小富即安、不求发展的倾向”,“摒弃功成名就、不思进取的思维”,“改变小作坊式的落后生产方式”等等。
 
二、坚持
 
“看日出必须守到拂晓。”——司各特(英国诗人)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件好事开头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持久!选择正确的道路和目标也不难,难的是能坚持不断地走下去!
 
坚持,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滴水穿石,铁杵成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长久的坚持,是一种对内心精神的守护,是一次次靠近梦想的过程。
 
坚持成就大美,映射出的是大智慧。
 
科学院四年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秘诀之一就是不改变既定的目标,持之以恒。
 
(一)坚持方向不改
 
我曾毫不避讳的抨击科技体制改革,认为弊端有九,其中之一就是科技体制改革造成了社会分工错位,对科研人员提出了既要创新、又懂生产和销售,甚至去讨债的严苛要求。那么作为科学院的领头人,不得不面对科技体制改革留下的重创,不得不研究我们的定位问题:对于科学院来说,何为正道,正确的方向和定位在哪里?
 
经过认真思考,党组确立了“创新创业,自立自强”的发展方向,将70%以上的精力用在创新上。2010年以来,全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15项,其中纵向1034项,横向281项;全院获科研奖励111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26项,地市级奖励16项,院级奖励68项;全院获批专利159项,其中发明专利100项。全院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包括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21个,其中2010年后新批7个。
 
同时,我们坚持产业不仅要做,而且还要做大做强的理念。就像看电影一样,前排都站起来了,我们不站起来就什么都看不到了,所以出台了《黑龙江省科学院科技成果产业化股权激励暂行办法》,从而激励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让广大职工理解其中的道理,心甘情愿地去做,并在过程中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建设了五大连池矿泉水和高分子材料两个产业项目,前者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的验收,水厂面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主要设备得到全部更新;后者已经建成占地2万平方米的“特种胶黏剂及复合材料基体树脂科研与生产基地”,引导和拉动了科学院“产业板块”的壮大和发展。这种变化要谢谢毛宏霞大姐,谢谢雪峰,谢谢大家!
 
(二)坚持目标不变
 
学习中国科学院的经验,我倡导并主持编制了《黑龙江省科学院创新“2020”发展规划》,确立了全院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特别是首次将提高职工全员收入体现在科技发展规划之中,提出2013年年底全院职工收入要实现人均8万元的目标,当时在全院引起震动并受到普遍拥护。
 
围绕“创新2020规划”的实施,四年来不变思路,不改目标,调动各种资源,“咬定青山不放松”。临近收官之时,成立了院目标考核小组,定期开展目标考核,扎实推进规划的实施。截至2013年底,各院所均超额完成三年奋斗目标,全院总收入实现3.1亿元,人均收入8.3万元,其中石化院和生物所已实现人均收入12.5万元和10.2万元。同时,产业项目、平台建设、对外交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环境打造均取得较大突破,技术服务及产品销售收入、争取各级科研项目、科技奖励、发明专利数量均在攀升。“说了算、定了干”是院党组彰显出的工作态度,收官之战的成功,正是坚持所成就的。事实证明,我们的作法也是符合十八大精神的。
 
(三)坚持学习不松
 
在一个团队中构建起浓厚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
 
自2011年起,我坚持利用网络每周给院领导班子、全院副处、副高职以上干部和自己带的两名“春苗”寄发一篇荐文;2013年3月起,又增加了一篇图文并茂的PPS。文章内容涉及科学知识、人生哲理、时事评论、生活常识等,增智、宜趣、励志、富有哲理。
 
2010年5月5日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从2011年6月6日起辅以荐文,逐渐形成了每天上传20张照片并推荐一篇正能量文章的风格,访客已经超过27万人次。
 
我们还坚持了中心组学习,从而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委重要会议、文件并领导讲话的精神;坚持了每年一次的处长论坛,有效促进了干部能力的提升;院门户网站也适时开辟了学习交流原地,不时刊载同志们的体会文章;我自己还有幸在2011年被上级党组织“钦定”为“学习型领导干部标兵”。
 
(四)坚持落实不懈
 
工作开展的如何百分之五十看落实的成效。在科学院的工作中有几件事是我始终坚持抓落实不放松的。
 
一是对外合作工作。从成立对外合作处起,科学院的对外合作逐步走向正轨。我对对外合作的要求是:坚持不做“熊瞎子掰苞米”的事情,也不做面上的工作,而是在落实上下功夫。我曾多次主持召开会议,跟进对外合作的落实情况,确定对外信息交流共享等事项,关注了《省科学院出国(境)访问、培训工作管理规定》和《推进黑龙江省科学院与伊尔库茨克科技中心务实合作若干意见》的制定,严格出访团组“回头看”制度,强调外出访问的成果靠后续的工作巩固下来,意向性的协议要有实质性的合作来承接,最终推动了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伊尔库茨克科学中心协同创新基地的创建、现代控制与系统工程联合实验室的共建工作。
 
二是干部和人才培养工作。坚持稳定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各项举措不松懈,坚持实行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不动摇。
 
我们出台了《关于处级干部退出现职的若干意见》,并对院机关职工带薪休假、院机关借调人员、处级女干部和高级女专家退休年龄进行了规范。
 
随着大批新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促进我院领导干部管理水平的提升,我连续三年主持召开了院处级干部工作论坛,就“如何做好单位一把手和副手工作”、“我最惬意的一件事”等话题进行了交流,今年的论坛将于24日下午进行,主题是讲讲身边发生的小故事。我们还坚持连续四年开展挂职干部交流锻炼,院机关和院属单位互派挂职干部16名,2名副处级干部被派到主干线任副县长,从处级干部到科级干部在得到锻炼的同时,实现换位思考,资源共享。
 
对科学院来说,在骨干人才大量流失、高尖端人才吸引力不足的情况下,培养自己的本土人才成为最佳选择。但立竿见影出院士、出科学家不现实,也做不到,人才培养非坚持不能出成效。党组将较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对中青年人的培养上,除实施“春苗”计划外,还制定了《省科学院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召开青年座谈会,落实“青年工作20条”,倡导青年人“爱,坚持,能担当,做好当下”,鼓励青年人早读书、读好书、多读书,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保持健康心态,发挥正能量。提出创办院“TRIZ理论创新大赛”、“青年科技论文大赛”、“青年外语大赛”,并将其发展成“发掘、培养、展示青年人才”的三大平台赛事。制定了《省科学院关于激励中青年科技人员干事创业的若干意见》,激发中坚人才跑市场争项目的积极性,希望能通过不间断的努力,在将来培养出一批自己的大科学家。
 
(五)坚持月报会不断
 
无论多忙,院月报会都坚持召开。各位院领导相互通报分管范围内的工作,提出问题和下一个月的工作打算。月报会促进了信息的对称、公开,这对于形成配合默契的团队关系,践行大科学院的理念也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三、参与
 
由于没有分工,我跳出了“事无巨细”的圈子。但有一些工作我责无旁贷,还是积极参与的。
 
(一)参与制定院所发展目标
 
到科学院之初,各院所发展呈现不同态势,有的研究院所发展缓慢,满足于自我循环;有的发展思路不清晰,努力方向不明确;有的甚至出现生存危机,总体情况不乐观。于是与班子的同志们经过认真调研,对石化院、微生物所提出了三年内实现经济总量和科技人员平均收入双倍增要求;对高研院、大庆分院、火山所提出跨越式发展要求;对自动化所提出摆脱其发展困境的要求,确立第一年稳定还债保生存,第二年改革脱贫打基础,第三年实现致富谋发展的战略目标。―― 这些后来演化成为对全院提出的双倍增目标。
 
(二)参与院所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
 
四年前,院机关干部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缺员近半。目前,正处岗位28个、副处岗位36个全部配齐。先后有71人次(62人)被提拔任用,对50名干部进行了交流,另外双向挂职13人。
 
干部的提拔、调整严格遵守上级党委的相关规定,坚持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杜绝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跑官、要官、甚至买官卖官的现象,使干部队伍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有了做事干事的组织保障。
 
(三)参与资源整合
 
将黑龙江省能源环境研究院整建制划入我院并与科技孵化中心合并;将黑龙江省对俄工业技术合作中心并入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将哈尔滨精鑫胶粘剂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入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将黑龙江省科力公司废业清盘;将生物肥中心并入微生物研究所;将院地合作办公室改为对外合作处,除负责与两院的联系外,增加了国际间、省际间交流合作的职能。通过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增强了我院的发展活力和后劲,为我院整体实力的提高创造了基础条件。
 
(四)参与建设科技骨干队伍
 
提出设立院学部委员会,打造自己的院士。学部委员会由12名科技骨干组成,主任、副主任由院长提名,党组任命;其他10名委员竞聘产生,其中有4名是一线科技人员。最近石化院的刘晓辉同志又充实到学部委员会之中,学部委员会也进行了调整,李北城同志退休,作为名誉主任。主任由党组提名,任命郭春景同志作为主任委员,张斌同志为副主任委员。院里的重大业务事项,均交由学部委员会进行评议、评审。设立学部委员后还产生了其它的效果:一是稳定了队伍,科技骨干外流的状况得到遏制。和学部委员差不多的同志还有很多,将来大家业务工作做得好、得到认可,都有机会进来。二是在培养人才、打造学科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对外交流、谈判时,增加了权重。四是让大家看到了希望,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付诸实践。
 
(五)参与制定“春苗计划”
 
目的是假以20年左右的时间,以院士入选条件为目标,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经过竞聘,确定了“春苗”28人。有3批以春苗为主的科技人员共12人赴加拿大培训,1人赴香港理工大学培训,另外还选拔优秀青年科技人员17人赴马来西亚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有8名春苗经评审已经获得副高职资格并出库,春苗库的补充工作正在进行。
 
(六)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作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总负责人,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在活动中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主持召开6次集中学习会和交流会,创新方式方法,督促青年学习,锻炼干部;用2周时间深入基层单位,开展调研征求意见;认真撰写个人剖析材料、对照检查材料、修改班子对照检查材料;主持召开民主生活会,按照要求做好各项规定动作;认真推进整改工作,阶段测评满意度达100%。
 
为了巩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成果,将反对“四风”常态化,经广泛征求意见,我们还凝练形成了“惟实求真、厚积搏新”的八字院训。大家提供了180多条,参与度非常高,这证明大家是关心、关注科学院,希望科学院得到发展的。
 
(七)参与调研工作
 
四年来围绕“院情了解”、“重大项目顶层设计”、“2020规划编制”、“三年目标完成情况”、“青年工作”、“岗位设置情况摸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学科建设规划编制”等工作进行大型调研活动8次,座谈会近百个,并在高研院、微生物所等单位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
 
通过调研了解到大量的实情,使自己担当主官有了底气,一些问题也是在调研后得到迅速解决,如自动化所领导班子的调整、对俄中心并入高研院等等。
 
四、关注
 
没有分工,不等于放任工作不管,四年来我对几项工作给予了重点关注,以把握总体工作的平衡性。
 
(一)关注了学科建设工作
 
初到科学院时,抓学科建设的时机还不成熟。四年的发展,一些条件陆续具备了。在2013年初的全院工作会议上,孙尧副省长对科学院提出了“十年磨一剑”的要求,并在学科建设和规划上给予了指导意见。会后即责成曾祥俊同志牵头进行了调研并初步形成科学院十年科技发展重点领域。而学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是为了将其进一步明晰与细化,是延续性工作。目前,我与北城同志率科研处、人事处已经完成了调研摸底工作,规划文本初稿也已经形成并印发给各院所和学部委员。拜托各位院所长安排有关同志认真修改,春节前后要开几个座谈会专门征求意见,修改后提交院学部委员会讨论研究,最后提交院领导班子审议。
 
(二)关注了新材料产业推进工作
 
新材料产业推进工作是省政府交办科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班子在就如何扮演新材料产业推进工作技术统领和服务角色进行了思考与部署后,确定由王钢同志主抓,成立了推进办公室,调配了工作人员;明确了推进办服务全省新材料技术发展的职能定位。三年来我对推进工作一直给予了关注,并参与了重点工作的讨论和省内外的调研与考察。推进办的同志们确很努力,在为全省服务的同时,也为我院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和基础条件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关注了岗位设置工作
 
岗位设置工作是涉及院所的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尽管政策明确,但现实情况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一些预想不到的矛盾,因此从摸底调研、争取指标、制定实施方案,到调剂指标分配,我与王钢同志都给予了高度地关注。经过人事处和各院所的努力,这项工作进展平稳有序,在院内圆满收官。目前材料已经上报,工资兑现的事情人事处一直在跟进。
 
(四)关注了院领导班子建设
 
到科学院以来,班子建设之事一直困扰着我,交流进来的干部多,却没有交流出去的。北城同志已经退休,我也临近退休,三个后备干部也备而未动,―― 班子建设问题非常急迫。本人于2013年3月1日就递交了院长职务的请辞报告,并几次向省委组织部和省领导汇报,近期又向省委督导组提交了文字材料,此项工作仍在持续努力中。
 
(五)关注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新一轮的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已经启动。对于科研单位的机制体制,我的关注度始终不减,作为省政协委员,递交的多项提案涉及到了科研单位机制体制问题。我的观点是:全额拨款的一类事业单位存在明显弊端,一是会把人“养懒”,难以产生群体性的求强、求大的动力;二是限制科技产业的发展甚至将取消科技产业存在的空间。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即无企业的规模化经营优势,也难以留住优秀人才。只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才符合走研发与产业并举之路。因此,在此次事业单位改革定位工作中,我们正积极工作,力图将技术物理所等5个开发类院所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7个院所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另外,还关注并推进了遗留问题的处理,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确定了处理遗留问题的五条原则,上访情况已明显减少,保证了研究所和谐稳步发展。作为院长,对上访我从来没躲过,职工在职、不在职,找院长是人家的权力,我必须接待,谈深谈浅都可以,我尽力做到把科学院的人文关怀、把党的政策和关爱播散出去,同时不给研究院所添乱。我还关注了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推进了相关管理规定的出台;关注并推进了院门户网站改造建设工作和《黑龙江科学》杂志编委会的调整工作等等。
 
以上八个字基本概括了我四年来的工作状况。但真想成事,仅靠这八个字还是不够的。
 
事业的成败因素很多,但做事秉承的态度和准则在基础层面具有决定性意义。我的体会还需要“善”、“实”、“正”为支撑的三种理念。我认为这三个字是成事的基础,是做事的根基,能居其一为仁政,三者合一方成大器。在“善”、“实”、“正”这三个字上,我坚持在思想上呼吁和倡导,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在处理和决策科学院的重大事项上以这三个字作为标准,把握站住脚的道理,因而在大事难事上才敢于担当,敢于碰硬,同时也能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
 
一曰善。
 
善与爱通,善是做人立世的基础和做学问者的基本操守;善需要度量和宽容,需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善能帮助别人也会强大自己;善能集聚更多的人心,无坚不摧,成就未来;善应该在科学院得到自然的流淌和广泛传播。
 
常存善念。就是要有群众观点,多想着如何为广大职工谋取利益,让科学院人多些幸福感。而不是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甚至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广大职工利益之上。
 
常行善举。就是多做利国利民、让科学院广大职工满意的事情。即令小善,每日行之,久为也必成大善。
 
常施善政。就是要让更多的科学院人得到实惠,能够分享到制度的红利。人们常说施善政,但现今官场上是说得多、做得少;做得差,说得好!种种乱象给人的感受是缺善少爱无实。乃至有的官员悲鸣:菩萨心肠、率真朴实是当不了官的。施善政,受益的是群众,心系群众施政,必然是善政。从这个角度出发,党组在2010年制定了人均收入8万元的规划目标,在科学院,总收入的增长惠及广大职工,这是最大的善政,因而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支持。
 
二曰实。
 
科学院这个地方,若不讲实,一味务虚,只会得不偿失。科学院的“实”体现在五个方面: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这“五实”是“以实立院”的雏形,发展到今天,“实”已经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党组把握的重要工作原则之一。
 
倾听和传递实情。我们在调研中一直要求多些实话直说,少些拐弯抹角;多些讨论互动,少些照本宣科;多些意见建议,杜绝歌功颂德;既海纳百川,又从善如流。在科学院,院党组会和院长办公会开得相对少些,党组扩大会,包括座谈会、交流会相对多些,目的就是保障工作的公开透明,给职工和群众了解党组决策和院内重大事项的机会,把事情说在明处,解释到位,减少背后猜忌、议论是非的负面效应。
 
用实绩说话。曾经有的同志建言要加大宣传科学院的力度,我感到不妥。科学院的宣传工作可以做,但前提是要有真东西,拿得出过硬的成果,经历了科技体制改革后的科学院已经丢失了叫得响的大成果和享誉国内外的专家院士。目前还是低调一些为好,还是一心一意坐在冷板凳上踏踏实实地搞研究更为实际。社会上的浮躁已经在侵蚀着科研队伍,作为一院之长若偏爱此道,对工作在一线的科技人员传递的会是什么?另外,科学院要特别避免出现搞个人崇拜的傻事,古今中外,热衷于搞个人崇拜的哪有什么好下场。
 
三曰正。
 
扬正气。除了通过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外,在群力住宅的分配、走访为科学院做出贡献的老同志、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干部安排使用等各项工作、各种场合中都能看到我们弘扬正能量的痕迹。
 
摆正心。一是公正心。在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上,我们一直倡导要事出公心,公道正派;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心放正、水端平,以公正换人心;只有做事公平、公正、公开,才能够正确处理好公与私、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群众才会信服。二是和平心。工作难免遭遇顺境和逆境,我们倡导作为科学院人应该少些抱怨,保持平和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快乐工作,不要过于计较得失,心态调整对了,周围的工作和生活才会变得美好起来。
 
干正事。什么是正事?在科学院,研发创新工作是正事,打造一支能解决经济发展中技术瓶颈的科研队伍是正事,促进科学院做大做强、提升职工的福祉是正事。我们在资源的分配上,70%以上要用在干正事上。科学院应该是最不需要作秀,最不应该搞形式主义的地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家对党组的认可度较高,也正是源于这一点。
 
科学院几年来的发展得益于对“善”、“实”、“正”的不断弘扬和实践,这是我们在前进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思想硕果,是造就一切硬实力的根基。科学院的历史是靠一代代人书写出来的,作为科学院的一届院长,期待这三个字能在科学院今后的发展中继续闪烁光辉。
 
叙述到这,还没有谈到班子的团结。没谈,是因为班子在团结上没有出现问题。一是作为班长当初就有这个自信,能与同仁们形成合力来干事。二是班子成员的素质非常好,都在基层做过领导,有原则、讲大局、重感情、易沟通、善合作。四年来我从来没有考虑班子可能会出现团结问题,这是最省心的,也是令人感动和回味的。团结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由于院领导班子打样,一级带一级,各直属院所班子的团结状况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一个团结的班子自然能担当、能成事,也自然会带出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在任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回顾担任党组书记、院长四年来的工作,我想表达这样的心情和态度:对科学院的向好变化,我感到欣慰;对一些任期内未能完成的工作,如班子建设、实验大楼建设、开发类院所分类定位等,我心存遗憾;对科学院的未来,我充满了希望!
 
四年前的履新之初,曾给自己做了定位:
 
一是虽工作年头不多,但不能有短期行为。
 
二是低调做人、做事。不奢望在任职内出现大的成果或大科学家,工作的着力点要放在打造和形成一个有利于科学院长治久安的环境、风气、机制上,―― 寄希望于将来。
 
三是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一个班子、一支队伍如果都动起来,发展就大有希望。
 
(注:潘忠,原黑龙江省科技厅常务副厅长,2010年任黑龙江省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今年将离任退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