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4/10/20 14:42:12
选择字号:
清华副校长谢维和:大学是一个文化机构

 

谢维和

文化是大学最关键和核心的价值

近年来国内或国外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大学校长论坛和高等教育论坛,在这样的论坛上,大学校长们的演讲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讲这个学校有多大的面积,有多少学科和教师,有多少设备,拿了多少科研经费,获得多少研究的大奖,有多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类演讲是介绍大学的精神和文化,学校的历史传统、校友与故事,特别是学校发展过程中那些激励学生、老师和校友并令人骄傲的那些人物和故事。根据我的经验,后一种讲法的效果明显好于前面一种讲法,能够让听众印象更加深刻,对学校认识更加清晰。

这种演讲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对大学价值的认识。它的效果只是告诉我们,其实大家更加关心的是大学的精神和文化,因为它的确是大学最关键和核心的价值。

这种大学文化之所以是大学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因为,这种大学的文化是大学的最重要的竞争力,是大学办学质量最根本的体现,也是大学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办学资源。

大学文化的现实体现

一个大学的文化首先体现在它的历史和传统中,也具体表现在这个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史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一种内在的办学特色,特别是那些经过历史和实践证明对于这个大学来说比较成功的办学经验和思路。例如清华大学在办学历史中形成的中外融合、古今汇通、文理渗透的传统特色。从首都师范大学来说,从它的起源上就与基础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甚至就是一批非常有经验的基础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参与了学校的创办,是首都师范大学的奠基人。而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在服务基础教育方面的基本定位和特色。这种办学历史和传统中积淀和形成的学校文化与精神既能够反映在学校的制度建设中,但它们也往往是无形的体现在学校的日常工作和整体环境中,体现在人们的言行举止中,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方面。因此,这种大学文化的建设方式和思路之一,就是对自己学校的办学历史和传统的深入认识、认真研究和持续宣传。当然,这也应该是校庆的重要内容。

大学文化还可以表现在学校建设的三个方面,即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以及大学本身的文化品位。尽管大学教育更多地具有一种专业教育的特点,但现代大学教育已经越来越强调和重视通识教育,越来越把文化素质作为评价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大学教师虽然更多地属于一种学科方面的专家,但从教师职业的角度而言,文化素养仍然是第一位的;而就大学本身来说,它的文化品位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大学的办学视野和境界,制约着大学在办学过程中的方向和质量标准。

大学文化最重要的体现为大学的基本定位。大学本身是一个学术性机构,或者说它是一个知识传授和教学的机构。但从人才培养的基本含义而言,大学最根本的定位仍然是一个文化机构。学术可以促进人们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但它可能并不能够完全保证人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化和提高,也很难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价值观。而学校与教育机构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正是这种成长方向与价值观的教育。这也就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说,不注重文化建设的学校,根本就不能算上一个教育机构。

大学应该回到文化机构的定位

也许有人会认为,将大学定位于文化机构,强调大学的文化属性等等,太虚了!对于大学建设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此言差矣!充分强调和重视大学的文化属性与定位,对于大学建设不仅具有精神性的价值,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功利性”的价值。正是由于过去我们的政策一直将大学定位于一种学术机构,或者是一种教学机构,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和政策对大学建设工程的范围一直局限在单纯学术或教学的具体项目上,包括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等等。而对于能够有助于直接提高和培育学生文化素质的某些建设项目,如博物馆、展览馆、音乐厅等等,则统统排斥在法定的大学建设项目范围之外,认为这些都是文化设施,不属于大学建设应该有的项目。这恰恰是对大学定位的误解所致。

我过去在参加大学校长论坛时,常常也是介绍学校的办学数据和指标,后来,我更多的是讲学校的文化、传统与精神。因为,后者能够真正反映大学的价值。(原标题:大学是一个文化机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