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联合 姜天海 来源:《科学新闻》 发布时间:2014-1-13 13:42:44
选择字号:
访卡林加奖得主李象益:科普工作让我魅力无穷

 
2013年11月24日,巴西,里约热内卢,第六届世界科学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普大奖——卡林加奖举行颁奖仪式,中国人李象益站在了领奖台上。
 
虽然多次参加国际大会,但这一次显然不同寻常。李象益事前做了一些功课,尽管他说英语没问题,但巴西的国语是葡萄牙语。他为了在开场白中使用葡萄牙语,特地将中文标注在葡萄牙文上。李象益对《科学新闻》记者表示,获奖体现的是国际社会对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肯定。
 
195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这项旨在普及科学的奖项——卡林加奖,每年被授予一位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科普工作者,成为全世界科普事业传承的精神象征。60多年来,卡林加奖首次被授予中国人。
 
在颁奖仪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依瑞娜·博柯娃盛赞了李象益在科学普及事业上的卓越贡献,并亲手把卡林加奖授予了李象益。
 
获奖,实至名归
 
李象益搞科普工作是半路出的家。1983年,李象益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钻研喷气发动机技术的岗位上,调任参与国家科技馆的筹建工作。他那时已经在喷气发动机领域搞了23年科研工作,成果斐然,1981年还赴美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当时调我去做科普工作,我是有思想压力的,因为当时做科研已经有很多成果,还在美国发了论文,对科普心中很茫然,但还是抱着坚持的信念,干下来了。”李象益说。
 
为了筹建科技馆,许多科学家也都帮忙出主意想办法,茅以升等老科学家利用出国访问的机会,调研了国外几十家科技馆。
 
筹建人员将这些科技馆划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展示科技成就,被称为科技博物馆;另外一类主要展示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重视发现法、科学理念的科技馆,其中以美国奥本海默主持建造的“探索性”科技馆为代表,开创了“科学中心”式现代科技馆的雏形。
 
解决了科技馆的形式问题,筹建人员又迎来了新的难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没有多少科技产品可供展览。要建科技馆就要紧跟时代,适应时代要求。
 
最终,李象益决定仿效美国奥本海默科技馆,以科学中心理念为模式建馆。在他主持二期展示工程中,以新的综合技术展示分类,重视科普教育创新理念。“不仅仅注重藏品的历史价值,还要突出公众的互动体验,将人文和自然结合,激发创造意识与思维。”李象益说。
 
从对科普工作的一无所知,到获得卡林加奖,李象益用了30余年的时间。现在中国科普事业的很多开创性事件都与李象益有关,比如,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工作部部长期间,他积极推动科普创新,潜心研究创新科普理念及创新方法,并应用于农村、厂矿、城市的科普实践。他首次在全范围内开展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并与美、日、英等国联合开展国际对比研究。
 
卡林加奖,李象益实至名归。
 
科普,问题比答案重要
 
作为一个科普专家,李象益对我国的科普现状有着自己的思考:“我认为我们与国外的科普工作还有差距,主要问题出在教育身上。”
 
在美国,科普场馆都是学生们的重要课堂,反观我国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的科普教育,则缺乏深度创新。“一大车人来到科技馆参观,走马观花后就走了,没有讨论和思考。”李象益说,“而且,我国的科普创新必须注重顶层设计,注重对科技馆展品的二次开发。”当代科普更关注传播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强调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这就是所谓的“问题比答案重要”。尤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的当下,公众更需要科学的思维、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来提升辨别能力。
 
“强调展示‘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结果。”李象益说。比如以一个火车头为展品,传统博物馆只要展示外形,而以科学中心为理念的科技馆就需要将火车头剖开,要求它可动,让观众看清火车头里有什么结构、蒸汽怎么推动活塞等。科普是一种过程教育,要让公众了解其科学原理。
 
科学家,责任重大
 
近些年,社会上所谓的“大师”很有市场,尤其在健康养生方面,“伪科学”大行其道。对此,李象益很感慨地说,提高科学素质的工作,近年来应该说有较大进展,但由于财力投入和业务建设、队伍建设等多因素,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工作尚不尽人意。
 
同时,中国的科研人员数目不少,但大都闷声搞研究,参与社会的积极性不高。李象益认为,这与我国的科学研究领域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有关系。科学家作为社会的智库,应该在科学普及方面做出表率。第一,邀请科学家多参加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社会活动,在与公众接触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工作对社会作用的认识;第二,可以参照一些国家的经验,在科研人员职称晋升时,有一些特别规定。如发表一篇科技成就的论文必须同时发表一篇科普的文章,多方面的推动这一工作的进展。李象益说:“我今年75岁了,但没有75岁的感觉,科普工作让我觉得魅力无穷。” ■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3年第12期 人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