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眉眉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3-7-31 9:45:08
选择字号:
光明日报:如何评判高校男女比例失衡

在高校的某些专业一个班里只有少数几名男生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近年来,大学在校生“阴盛阳衰”现象受到关注,据统计,大学在校女生的人数10年来渐渐赶超男生。对于越来越明显的“女多男少”现象,虽然大部分院校只能无奈调侃,但也有一些高校采取提前批次男女生分别划线的方式,抬高女生录取线,以平衡男女比例,从而引发异议。
 
那么,高校在校生男女失衡状况究竟如何?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待和解决这一问题呢?
 
高校出现男女失衡
 
“我们班30多个人,基本以女生为主,男生只有可怜的个位数。”在某师范院校读书的小唐,开始还以为这是师范院校特有的现象,没想到这一现象在其他院校也很普遍。“在我们学校,向来女生比男生多,听说10年前,女生占一半多一点,现在女生都快接近七成了。”某财经学院学生小林说。而在某外国语学院,全班除一名男生其余都是女生,这位男生半个学期后要求调班,结果全班每个女生都给他写了一封信对他进行挽留。
 
令人吃惊的还不止人数失衡,女生在学业上的表现也超越了男生。据统计,在全国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学生中,2006-2007年,拿到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中超过65%是女生;2010年,考上大学的女生数量比男生多33万。最近发布的《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2000-2012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中,“女状元”多于“男状元”,“半边天”的高考成绩令人刮目相看。统计发现,“女状元”有522人,占总数的51.84%;“男状元”有485人,占总数的48.16%。其中,“女状元”从2000年最低的40.00%上升到2007年最高的62.79%,上升势头迅猛,“男状元”比例则从2007年的60.00%下降至2012年的49.38%,跌幅明显。
 
为了平衡“女多男少”的现象,近年来一些高校纷纷出台“措施”。记者在查阅2012年北京某外国语大学录取分数线时发现,包括德语、法语、俄语等在内的小语种的女生录取分数线基本比男生高出10分左右,在阿拉伯语和意大利语专业上,女生的录取分数线比男生高出20多分,而学校的塞尔维亚语专业,根本不招收女生。此外,2012年,上海某外国语大学在提前批次的录取中首次划定男女分数线,很多地区的女生录取分数线高于男生三四十分,天津地区理科女生录取分数线高于男生58分。
 
这样的做法引起社会异议,也引起了教育部重视。5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杜绝录取歧视”被写入规定,强调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取女生或者提高对女生的录取要求。与此相应,今年北外、北语、北二外3所高校取消了小语种男女生录取比例。
 
不过,妇女传媒监测项目负责人吕频表示,教育部出台的规定促成今年小语种不再设置男女分数线,“但是据我们了解,一些高校仍然在人为设置比例。另外,专科和专职院校按性别划线也很严重,以前我们对此有所忽视。所以,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
 
高校为何男女失衡?
 
高校为什么会出现男女失衡?很多专家认为,现行教育模式和考核模式,更适合女生,男孩在学习中不占优势,是导致高校在校生男女失衡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问题专家、北京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应试教育”使男孩遭遇学业危机,从而让他们在高考时落后于女生。他说:“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从上学开始的那一天起,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就比女孩晚许多。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但男孩成长的危机绝非仅仅是生理发育迟缓所致。简言之,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男孩擅长的方面——运动技能、视觉和空间技能,以及他们的勃勃生机,在学校未能得到很好的承认。学习占不到优势,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男孩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从而引发他们在学业上的危机。”
 
“我们的教育特别关注细节,追求踏踏实实、认真听课、死记硬背。”北大教育学院教授、北大附中前校长康健说。他认为,男性从小贪玩好动,他们更难专注眼下刻板的学习,而女性的细致、认真相对来说更容易适应学校的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公民与道德教育中心副主任魏曼华认为,“以分数作为一个绝对的标准也有问题。比如,目前的教育评价或者说考试的模式,的确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擅长于抽象思维与动手强的男生考出好的成绩。男生的活泼好动,不善于记诵等特点不利于他们在目前这种评价方式中胜出”。
 
“女生读大学的人数增加,这跟目前的高考制度是分不开的,现在不仅是文科女生明显占优,就是理科,男生也占不了优势,从高考科目来看,语数外三门主科中,有两门都是偏文的,女生在这方面很有优势,另外,现在女生的数学和化学也比男生好,男生真正有优势的科目也只有物理,750分中只有100分的科目占点优势。”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说。
 
高校需要男女平衡吗?
 
那么,高校究竟需不需要解决男女失衡的问题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采取“平衡措施”的高校有着不得已的苦衷,也得到一些专家的理解和认可,但从促进两性平等方面,一些专家表达了坚决否定的态度。
 
“对女生而言,男生的弱化绝对不是一个福音。”康健说:“离开象牙塔,迈入社会之后,女生的优势很快消失。许多单位还是偏向于招收男生,尽管现在毕业的女生已经越来越多。这首先会影响女生的就业,同时,男女生之间不平等的学历情况也可能导致女生找对象比较困难。所以高校平衡男女的做法还是必要的。”
 
“性别歧视既损害女生也损害男生。不能形成正确的性别观念与性别评价对两性都是损害。”魏曼华说,“男生女生各有各的优势与劣势。男女生的长短项其实是一种互补,所以,有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说法。在这个意义上,我特别能够理解某些高些在招生中对性别的适度倾斜,有些学校连干点重活都找不出个男生,比如迎接新生,毕业生送站等。有的专业连体育活动、艺术演出都组织不起来,女生只好扮作男生,毫无疑问,这对于男女生成长都是不利的”。
 
“我们的做法有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是歧视女生招生政策,其实我们也是有苦衷的。”对于以前为何出台此类歧视女生的招生政策,一位高校相关人士解释了其原因:第一,之所以对小语种专业的分数线采取男女有别,主要是为缓解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因为在语言学习上,女生比男生有优势,导致现在相关高校男女比例失调非常严重,使学校和班级内阳刚不足。第二,出于学生毕业后就业的考虑,接收单位普遍欢迎男生,女生就业相对困难。第三,为了保障学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如果男生数量过少,硕士、博士招生也相应出现男女生比例不协调问题,还会影响教师队伍的培养。
 
对此,北京众泽妇女法律中心吕孝权律师有不同的看法,“‘为了平衡男女比例’这一说法是荒谬的,机械、电子和土木等男生为主的专业不存在为女生降低分数线的现象,而在小语种等女性占优势的专业却对女生进行限制,这是种有选择的、单向的、针对女生的歧视行为。既然学校在招生专业设置上并没有对学生性别有特殊的规定,那么在学生填报完志愿后,录取环节上就不应该依性别而做出任何差别对待,理应一视同仁,拿分数说话”。
 
也有专家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关键的不是限制高校调控男女生比例,或是从女性维权的角度去解读问题,“高考是中国教育制度上的最后环节,却对整个教育体制影响深远,它不仅是大学教育的入场券,而且还是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我们要担心的不是哪个性别受益了,而是我们的教育在朝着哪个方向发展。”社会性别问题专家容维毅教授说,“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无论是什么性别,都应该让孩子通过教育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尊自信,学到谋生的技能。应该有教育方法和手段抓住男生的特点,扩大他们的优势,使更多的男生成为学校的骄傲、同学的偶像、父母的自豪。我们的教育和学校应从体制等根本问题上解决高校男女失衡问题,因为未来是男生女生共同的舞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