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一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7-29 8:19:17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报:科技中介应从政府主导走向创新驱动
 
周一平
 
5月底,科技部发布《科技部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的意见》,双方决定在中关村西区共建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将该集聚区打造成为我国技术转移机制完善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试验田。
 
目前,北京已拥有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4家,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是我国技术交易最为活跃的区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繁荣与进步的源泉和动力。科技中介作为为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专业机构,对各类创新主体与市场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发挥着关键的促进作用,可谓连接技术与经济的桥梁,其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
 
可以说,没有科技中介这道桥梁,科研成果的转化就是镜中花、水中月。
 
实际上,科技中介服务产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中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我国的科技中介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孕育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区域。经过30多年的探索,目前以北京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机构大量涌现,完善的区域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在一些地方逐渐形成,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
 
有数据显示,2011年各类技术卖方机构达到23602家,共签订技术合同256428项,成交金额4763.6亿元;2011年企业孵化器数量整体上升至1034个,同比增长15.66%;我国主要的科技中介组织生产力中心,由2001年的701家增加至2011年的2274家,其中行业中心358家。
 
但看似繁华的现状背后,我国的科技中介其实隐患重重。根据近年来中国20所高校完成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数据表明,现阶段中国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约为10%到15%,而西方发达国家科研成果转化率大约为80%。
 
这意味着,科研信息在技术持有者和应用企业之间严重不对称,我国科技中介组织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润滑剂作用发挥有限。
 
毋庸讳言,我国的科技中介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科技中介机构的整体服务体系与经济发展水平仍不相适应,问题重重。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当前大多数科技中介机构具有政府背景。宏观层面上,政府主导的性质破坏了市场竞争。科技中介组织与政府存在利益关系,其市场独立地位不能发挥,机构偏离市场需求进行决策;在微观层面上,定位模糊导致机构运作机制不灵活,信息反馈机制不灵活,难以满足市场和创新主体的需要,很多公共资源仍没有有效共享、充分利用,限制了中介服务的发展。
 
其次,目前市场运行与监督机制不健全,我国科技中介机构还缺乏权威的诚信评价体制,缺乏事后评估与反馈机制,发展的环境尚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将妨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我国科技中介规范化程度不高,机构规模偏小,缺乏骨干型机构,并且鲜有自身特色,专业化程度较低,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亟须增强。
 
因此,要让科技中介发挥更大作用,帮助更多的科研成果实现从实验室到企业的顺利转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必须从依靠政府的资金、政策等资源驱动阶段,迈向“以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驱动阶段。
 
让科技中介走向创新驱动,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技术转移机制。相关政府部门亟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设科技服务设施,逐步建立有利于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公共科技信息共享平台,营造良好的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环境。
 
让科技中介走向创新驱动,需要机构加强合作,推动建立行业自律制度。各科技中介机构亟须优化资源配置,集成科技服务资源,分享市场需求信息,鼓励建立企业联盟,组建一批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信誉良好的综合性中介集团,建立合理、规范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让科技中介走向创新驱动,需要加强中介机构的队伍建设。有关部门应提高科技中介执业水平,对从业人员的培养给予实质性的扶持,加强人才库建设,制定并完善持证上岗及资质认证制度,扶持科技中介机构增强服务能力。
 
让科技中介走向创新驱动,亟须改变单一的业务模式,完善服务门类。目前中介组织种类较多,但各类组织的业务单一。而企业技术创新除了技术以外,还需要资金、管理、市场营销、人才、法律在内的多种创新支持服务。只有摆脱目前的业务单一限制,科技中介才能拓宽赢利渠道,满足企业客户技术创新全方位的服务需求。
 
“十二五”期间,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步伐正在加快,世界各国都为此增大投入、加强部署,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也进入攻坚阶段。科技部部长万钢日前提出,面对创新能力效率提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环境保护等诸多重大问题,科技创新任务繁重、前景广阔。这意味着科技中介也必须发挥更多的作用,更快形成产业化、规模化,让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和研究机构是知识创新的源泉,科技中介机构则是联系两者的桥梁和纽带,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让科技中介真正走向创新驱动的全新阶段,弥补国家创新体系中这一最大的“短板”, 才能顺利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使命,在未来的新技术革命中占据先手。
 
《中国科学报》 (2013-07-29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