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兰琳宗 来源:北京大学 发布时间:2013-12-20 14:36:25
选择字号:
第三届“北大与中国现代科学”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3年12月8日,第三届“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科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校本部、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60名师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北京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国盛主持开幕式。
 

研讨会现场
 

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教授致开幕辞
 
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教授首先发言。他指出中国科学不仅要向前发展,也要往后追溯其历史。当前,很多北京大学的理科院系都已超过百岁。理清北京大学理科学科的发展史,还原当时重大人物和重大事件的面貌不仅有利于更全面、更综合地理解北大,有利于纠正社会上形成的北大只是文科学校的片面印象,而且还能推进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的研究。这需要北京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理科院系的老师们以及国内外相关的专家学者共同的努力。校方将继续支持该项工作,推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学术成果能涌现出来。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饶毅教授表示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北京大学和中国现代科学”课题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和媒体的合作,特别是和传播自然科学史电视节目的合作,把研究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比如文字、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传播模式,扩大研究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吴国盛教授随后总结,北京大学理科学科史既是北京大学校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的缩影。“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科学”学术研讨会将会持久地办下去,这一定会产生丰硕的成果和深远的影响。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国盛总结发言
 
开幕式后,12位学者分四场做了精彩报告。
 
闭幕式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张大庆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长江学者马伯强教授做总结发言。他指出,这次会议回顾了北京大学理科院系发展史上的诸多人物和事件,再现了中国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的艰辛和成就。加深了我们对科学的认识,特别是科学对国家重要性的认识。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闭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马伯强教授
 

大会合影
 
本届会议历时一天,成果丰硕,会议中精彩的报告调动了每个与会者的积极性,对每个报告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参会的所有人员都表示学到了很多,深受启发。相比于前两届会议,本届会议在参与人员的广泛性和会议内容的深度上都有了拓展。另一亮点是请到了不少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家人、历史见证人亲临会议现场,和与会师生进行了现场对话和交流。包括张东荪的女儿也是张宗炳和张宗燧妹妹的张宗烨女士,丁绪宝的孙子丁晓诚先生,与翁文灏有直接接触的潘云唐先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