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0-17 7:54:12
选择字号:
乱花迷眼:探索中的高考改革

图片来源:www.quanjing.com

 
高考改革需要权衡当前制度的利与弊,全面分析后兴利除弊,考虑民间呼声与反响,慎重论证可行性。即使是借鉴国外经验,也要注意配套改革。
 
■本报记者 韩琨
 
近日,关于“2016年江苏高考将推行新方案”的传言和江苏省教育厅的“辟谣”回应,恐怕是十一长假归来后最引人注意的一条教育新闻了。
 
在所谓“传言”中,江苏省高考“小综合”将重新启用、英语拟不再计入总分等多种说法不一。而官方则回应,新高考方案尚在酝酿,“希望广大学生和家长不要听信当前关于高考方案的不实传闻,以免被误导”。
 
这一新闻不仅在江苏引起了学生、老师、家长的广泛关注,其他省份和地区的媒体也纷纷就此采访了相关人士,讨论本区域高考改革的可能性。
 
民间传言,官方辟谣,网络热议。热热闹闹的场面背后折射出的是公众对于高考的关心,更是我国高考改革的缓慢探索。
 
事实上,各省(市)高考改革的各种新闻和讨论层出不穷,一时间,可谓“乱花迷人眼”。而在一派纷乱的景象之下,高考改革的步伐又将如何迈出呢?
 
说法遭“辟谣”
 
一个月多前,高三学生的新学期才开始没多久,明年即将参加高考的浙江考生们就得到了一个新消息:高考题目可能来自全社会了。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称,考试院决定面向社会开放征集学业水平考试、高考试题,逐步建设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命题贮备试题库。这意味着将来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试卷中,有可能出现来自社会人士集思广益的试题。(《中国教育报》9月11日)
 
事实上,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开征题的科目包括学业水平考试,高考的语文、数学(文/理)、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学科,即涵盖了学生高中所学的全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会考”,但因重要性和影响力较弱,公众的注意力基本都放在了高考上。
 
尽管“2016年江苏高考将推行新方案”传闻被江苏省教育厅否认,但“新方案”新闻刚出之时,公众还是倾向于相信的,亦在此基础上广泛讨论。而2008年至今,江苏省高考采用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综合评价”三位一体的模式。民间对于这一做法的褒贬不一,在高考改革的期待情绪中终于迎来的新方案不料又遭“辟谣”。
 
就在本周一上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国家层面的高考改革方案仍在研究制定过程中,专家组已经进行多轮的讨论,但截至目前尚无具体方案出炉。续梅表示,国家层面政策出台后,有关省份会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高考改革细化方案。
 
专家建议,在关于高考改革的种种消息面前,最可取的做法应该是审慎分析、冷静对待。
 
公开征题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开征集高考题目”的消息一出,就迅速在网络平台上引发了热烈讨论,不仅浙江本地媒体关注,不少其他省份和地区的网友也加入了讨论。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这一行为被网友笑称为“广发英雄帖”,集思广益,是十分“接地气”的行为。甚至有人笑称:“说不定你上街偶遇的美女就是你高考题目的出题者。”
 
当然,高考命题不是公众想象的那样简单。征集试题内容的范围也很明确:“不超出浙江省2012年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后相应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内容(含自选模块)范围,符合各学科《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所规定的要求。”由此可见,虽然是向社会征题,但能对考试范围有确切把握才能出好题目,这一隐含前提已经对那些跃跃欲试的“英雄好汉”们设立了一个门槛。
 
浙江省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总务主任纪义庆告诉记者,“公开征题”会促使老师在命题研究方面下功夫,加强试题研究,在专业方面会有所加深,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高三复习效率,“主要是对一些重点中学的影响较大。”而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向社会征集题目与否对他们的学习并没有直接关联。
 
按照文件来看,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希望通过征题工作物色优秀教师,逐步建立学科专家队伍。“征题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教师,进入学业水平考试、高考骨干征题教师库。研磨试题过程中表现优秀的教师,进入骨干磨题专家库。分析评估试题过程中表现优秀的教师,进入骨干评估专家库。”对此,纪义庆表示,中学教师受专业和视野限制,一般可能会在学业水平考试和磨题以及分析评估试题方面有所作为。
 
“学业水平考试现在明显难度加大,A等比例有所下降,将来成为部分自主招生学校的主要依据。”纪义庆补充道。
 
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是大学选拔区分人才的主要手段,而大学的思维和判断毕竟跟中学有所差异,因此,纪义庆认为,如果大学教师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补充题目进入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身具高考亲历者与如今的学生家长双重身份的姜女士则对记者直言:“在应试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公开征题只是改革皮毛而已。”在她看来,学生仍是要进行应试训练,这是不会变的。
 
弱化英语
 
“此消息和方案如真,真好!降低英语刚性要求,让考生和学校各取所需,扩大选择权是进步。”这是前教育部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听说江苏高考新方案“传言”时的第一反应。
 
尽管随后江苏省教育厅对诸如英语“一年两考”等新方案的传言予以否认,但这一改革思路还是被公众热议。那么,我们不妨先就“传言”论“传言”一番。
 
传言所谓的“英语拟不计入总分”,是指英语一年举行两次等级考试,以等级计形式计入高考成绩,高校在录取时将对英语等级提出要求。(《扬子晚报》10月10日)“不计入总分”看起来的确是降低了英语刚性要求,因此,如王旭明一般表示赞赏者大有人在。然而,也有专家对此有不同声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达了对这种方案的担心,称“恐不是福音是悲剧”。
 
熊丙奇认为,在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之下,英语一年两考并不能减轻学生的焦虑和负担。传言中的新方案很可能让一些学生因英语一门不佳,而失去进名校的机会,也就是说,英语单科成绩不好的偏科同学失去了通过其他科目的表现弥补不足的机会。换言之,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提高了对英语的要求。与此同时,这样也会进一步拉大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英语教学差距。
 
冷静下来分析可能弊大于利的方案,为什么更多人的反应是第一时间拍手称好呢?这与现行教育体制中英语过高的地位有关。
 
恢复高考三十余年来,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是经历了一番变化的。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张亚群告诉记者,头三年英语不是高考必考科目,只是作为重点大学招生参考,但不计入高考录取总分。之后,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逐年上升,权重不断增加,取得了与语文、数学平起平坐的地位。高考对英语的重视和强调程度,现在看来,“是有些过了”。
 
张亚群谈到,近些年来,不少大学生的中文写作水平明显下降,往往词不达意。他说:“母语都掌握不好,还怎么能学好外语?”
 
要慎重论证
 
关于英语在高考中降低分值的想法,不只是江苏省一家,福建省也有所考虑。前几年就有所耳闻,但实际上很难实行。张亚群说:“降低高考英语分值需要跟社会沟通,任何关于高考的改革方案都必须慎重论证。”
 
在采访中,张亚群多次强调高考改革需要“论证”,综合说来,就是要根据教育部此前所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及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纲要》中明确提到,要“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媒体公布的江苏省教育厅回复文件显示,从今年3月份以来,江苏省教育厅的调研工作包括“先后召开多个座谈会,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听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考部门、中学和高等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搜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看来,对于教育部门来说,论证是做到了,那究竟有没有贯彻《纲要》呢?
 
在熊丙奇看来,显然没有。他认为,各地的改革方案都基于原有的录取制度不变的前提,“说到底,这是高考改革的歪门邪道”,没有贯彻《纲要》中的招生考试相对分离,政府宏观管理的要求。熊丙奇直言:“不是所有教改,都是有比无好。方向错误的改革,只会带来严重的负面作用”。
 
“简而言之,高考改革需要权衡当前制度的利与弊,全面分析后兴利除弊,考虑民间呼声与反响,慎重论证可行性。即使是借鉴国外经验,也要注意配套改革。”张亚群最后总结道。
 
《中国科学报》 (2013-10-17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