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
Helmholtz Association)举办活动,庆祝在京设立代表处十周年。为此,亥姆霍兹联合会主席米勒克(Mlynek)教授率五位下属科研中心主任以及重要科研院所长和外事负责人近20人访华。活动邀请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前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前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以及近30位在职的司局级领导和科研机构与高校领导;外方嘉宾则有德国新任大使柯慕贤 (Clauss)以及公使Grzeski,德国、法国、欧盟的科技参赞和德、法、英等国在京科研机构如DAAD,DFG,FhG,INRIA阿登纳基金会的代表。
米勒克教授回顾了亥姆霍兹联合会的科研合作情况以及未来合作空间与机会,德国大使柯慕贤代表德国政府、路甬祥院士代表中国科技界分别做了讲话。随后四家伙伴单位签署了五份合作协议: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HZI)与山东大学关于成立联合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协议;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DESY)与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签署联合资助博士后的协议;亥姆霍兹波茨坦研究中心—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关于人员交流与合作的协议;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UFZ)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建议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议。
作为德国最大的科研团体,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以大科学研究为主,运行大型科研装备,从事国家任务导向,有前瞻性,着眼于应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德科研合作的主力。联合会每年获得的科研经费总额超过34亿欧元,其中来自政府渠道的经费相当于德国另外三大科研团体:马克斯.普朗克学会、莱布尼兹联合会及弗劳恩霍夫协会三家的总和,联合会下属有18个国际著名的研究中心,员工总数达到3.6万名。联合会在国际学术界代表着德国的国家科技研究形象,主要特征是围绕大型科研设备展开国际一流的大科学研究,在德国境内以及国际科技界拥有很多协作伙伴,充分体现着科技进步、创新应用相结合并进而直接影响社会发展远景的鲜明特色。联合会继承了著名的自然科学家
赫尔曼·冯·亥姆霍兹(1821-1894)的科学精神。
亥姆霍兹联合会于2001年注册成立,主要负责协调论证和分配管理体系中各大科研中心的主流项目方向和国家科研经费支持的课题任务。2003年,亥姆霍兹联合会决定在布鲁塞尔代表处之外,在具有战略科研合作价值的中国与俄罗斯分别增设北京和莫斯科代表处。亥姆霍兹北京代表处于2004年7月26日正式揭牌对外办公。
十年来,中德政府关系以及两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合作有了全面的发展。据亥姆霍兹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何宏博士介绍,亥姆霍兹联合会在此期间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国医科院签署了院级合作协议,并资助了对浙江大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和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三个联合实验室项目;在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的2007-2010年联合协议项目期间双边联合资助了140余位博士生、博士后,当下青年华人学者与博士生、博士后已经从当年的240余人上升到700余人,包括近十名优秀的青年科研团队负责人。尤其是自2012年起,亥姆霍兹联合会还与中科院正式启动了联合科研团队项目,每年征集并选择5个优秀团队课题进行联合资助,2012年与2013年已经收到优秀申请项目43个,2012年的项目已经启动、2013年的5个项目也已经正式立项。
各中心以及中心的科研团队还通过代表处的协调,从其他政府渠道推动并申请到、或者由单位自筹经费开展了大量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的合作项目。例如,2009/2010中德科技年的45项目双边活动,亥姆霍兹联合会从德国政府获得超过十个项目的资助,占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在中德科学中心,虽然DFG原则上重要资助德方大学伙伴,亥姆霍兹科学家也获得近10%的资助。再比如于利希中心就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并签署了联合研究所的协议;此外于利希中心还与中国原子能研究所、与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联合科研机构,包括与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所、中科院网络技术中心、天津超算中心建立起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能源、地球与环境、医学健康与生命科学、关键技术、物质结构、航空航天与交通等亥姆霍兹联合会的六个重点科研领域,都能找到两国之间的重点合作项目:包括持续两期德方投资800万欧元以上的中德煤火监控与减灾(DLR)、持续十年、德方投资近400万欧元的三峡水环境污染监控与治理(FZJ)、中德航天生命科学尤其是微重力实验(DLR-SIMBOX)、智能城市发展与交通管理控制(DLR)、先进材料科研(DESY),以及极地与海洋科学的合作(AWI-GEOMAR),等等。
何宏博士说,正是因为亥姆霍兹联合会的国家团队结构和国家任务导向以及前瞻性科研的特点十分吻合现阶段国家科研任务的需求,尤其又基本上不涉及敏感的企业利益,所以随着中国科技投入和研究力量的进一步增强,未来双边在平等科研伙伴和双赢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在今年三月由国务院新批准公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中所提及的诸多重大基础平台受到亥姆霍兹联合会的高度关注,因为许多近似的欧洲和德国大装备原本就是亥姆霍兹联合会在设计、规划和运营。由此可见,未来中德合作空间巨大,而一些重要的外国驻华科研机构如亥姆霍兹北京代表处将在沟通与协调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