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燕 张旭 佟贺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8 8:28:29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报:中国为何无缘全球创新企业百强
 
从2012年入榜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亚洲共32家机构入榜,由日本、韩国两国完全包揽。这与中国企业无一上榜形成鲜明反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思考……
 
■曹燕 张旭 佟贺丰
 
近日,汤森路透集团公布了“2012全球创新企业(机构)百强”榜单,中国已连续两年无缘百强,这与世界专利大国的身份极不相称。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最新统计,2011年中国受理了超过52万件发明专利申请,继2010年超过日本后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专利申请国。
 
从2012年入榜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美国以47家高居首位;欧洲有21家机构上榜;亚洲共32家机构入榜,由日本、韩国两国完全包揽。这与中国企业无一上榜形成鲜明反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思考。
 
中国企业无缘百强与榜单的评选标准密切相关。“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的评选标准主要基于“近3年专利申请的授权成功率”、“专利申请的全球性”、“近3年的基本专利申请数” 、“专利影响力” 4项指标。
 
“近3年专利申请的授权成功率”是2008~2011年申请的专利中被成功授权的专利的比率,是专利创新性的直接体现。根据中信所建设的ISTIC专利数据库统计,2001~2011年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的平均授权率为35.6%,远低于美欧日韩国家50~60%的授权率水平。
 
“近3年的基本专利申请数”是指2008~2011年首次公开的专利数量,亦即专利总量中一件专利在不同国家的申请不被重复计算,其数量越多,表明创新的活跃度越高。此项指标是该评价体系中唯一的数量指标。
 
“专利影响力”是指一个机构的专利在近5年内被其他机构引用的平均次数。中国专利并未被广泛引用,影响力较低。中信所根据自建的美国专利数据库统计,截至2010年,中国授权专利的平均被引次数只有2.36次,而美国为10.88次,日本为7.34次,韩国也有4.37次。
 
可以看出,中国专利总体质量不高,影响力不足,是中国企业无缘榜单的核心原因。2011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首位,中国专利有“量”又有“速”,但“质”的情况并不乐观。
 
专利被其他专利文献引用的次数是专利质量的直接体现。据中信所对德温特专利数据的统计,2010年中国专利共被引用16265次,虽然这一数字比2009年增长了近一倍,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日本是这一数字的5.2倍,德国是3.3倍,韩国是2.1倍。其中被他国专利文献引用的比率也较低,我国为22.96%,日本为69.22%,英国为85.61%。
 
从专利构成来看,发明专利在专利申请总量所占比例大小是衡量专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自1985年至2011年底,中国专利申请累计总量中仅三分之一左右为发明专利,这一比例低于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家族意味着专利权属范围的地域组合,显示企业对潜在市场的超前技术布局,专利质量越高,企业越有可能在不同的区域进行专利布局。据OECD统计,在美、日、欧三方专利家族中,2010年中国仅占1.8%,日本为31.7%,美国为29.1%。专利家族中有至少一件专利属于海外申请,被称为“涉外专利家族”。2004~2008年中国拥有的涉外专利家族数占全球的比例仅为2.5%,美国为26.6%,日本为20.1%,韩国为7.3%。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迅速增强,创新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但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建设。另一方面,在数量快速增长的过程不可避免会出现质的瓶颈。中国企业在专利数量方面的积累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要实现从数量的快速积累到质量的跨越仍需时日。
 
我国企业已日渐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主体,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的能力已得到大幅提升。然而,专利数量积累的背后还应注重专利质量的提升和商业价值的运营。在核心领域不断积累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自有技术方案纳入标准,积累基本(核心)专利;精心进行全球专利布局,从保护意义、使用价值、地域市场等不同维度对专利申请进行严格评审,以保持参与市场竞争所必需的知识产权运营与管理能力。
 
中国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庞大的科研梯队,凭借人数优势和后发效应,再加上评价机制的“助推剂”,在短时间内科技产出超越某些科技强国已经逐步实现,但要成为“科技强国”还须考量创新的内在质量。一是要在创新评价的导向中注重由“量”向“质”的转型,确立科学、合理的专利评价体系,对专利价值作出科学客观的价值评估,推动专利内涵的提升;二是要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合理的专利资助制度,强化资助的有效性。在实施专利资助政策中,区分不同类型的专利加以资助,重点资助创新性好、应用前景好的优质专利。
 
(曹燕、张旭、佟贺丰分别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3-01-28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