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玲玲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6-8 8:53:24
选择字号:
《居里一家》还原诺奖“专业户”居里家族

《居里一家——一部科学上最具争议家族的传记》,[美]丹尼斯·布莱恩著,王祖哲、钱思进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出版
 
■冯玲玲
 
有哪个家族能像居里家族一样为世界作出如此大的贡献?这个世界上最有天赋的科学家族曾有五人共获过六次诺贝尔奖,可谓诺贝尔奖获奖“专业户”。他们集体的努力与巨大的成就,使他们的生活令人向往。站在科学的风口浪尖上,这个家族也成为了科学上最具争议的家族。
 
在美国著名传记作家丹尼斯·布莱恩著的《居里一家—— 一部科学上最具争议家族的传记》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同样要面对许多常人会遇到的逆境,从中我们也能看见这个家族的个性。作者通过对居里家族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的研究、访谈和通讯,揭开了围绕这个非常看重私人生活的家族的神秘面纱。这部传记,为世界上最具天赋的科学家族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面目。
 
当看到“居里”俩字我们会不由得想到居里夫妇和镭。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皮埃尔去世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着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她的科学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 在儿童时代,我们就听过居里夫妇或他们家族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并把他们的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然而他们的生活却有着很多我们不了解的故事。
 
科学家也是凡人,他们的生涯中通常有高峰,但也有低谷。有经过艰辛终获科研成果的喜悦,也有失误铸成的终身遗憾。例如,约里奥—居里夫妇(居里夫妇的长女和女婿),曾两度最先观察到新的物理现象(中子和正电子),但由于种种原因,将近在咫尺的诺贝尔奖两次拱手让其他科学家领走。但约里奥—居里夫妇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们为科学研究而献身,执著的追求,追随居里夫妇的足迹获得了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的大女儿伊蕾娜追随她母亲的足迹,却担心总是活在她母亲的阴影中。伊蕾娜总担心人们把她看做是她母亲的女儿,而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科学家。
 
居里夫妇的小女儿艾芙—居里是唯一避开科学生活的家庭成员,她是一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艾芙作为战地记者访问过中国。其丈夫亨利·拉波易斯担任过联合国儿童基金总干事,在1965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从本书中我们还将了解到,为人谦逊但才华横溢的皮埃尔—居里,在成就了他的第一项重大科学突破之后,是怎样克服自己对失败的畏惧;为什么强烈爱国、积极进取的玛丽却当了多年的家庭教师;这对夫妇作出决定,不从他们对镭的发现中获取经济利益,又出于何种原因接受了诺贝尔奖金。为了阻挠提名玛丽—居里成为1903年度诺贝尔奖得主,科学家内部计划了怎样的阴谋诡计,在这种阴谋中又是怎样的幸运让玛丽—居里获得了诺贝尔奖;那桩由玛丽和皮埃尔的一个学生之间的暧昧关系引发的流言蜚语,逼得她差点自杀。有很多报纸报道了此事,人人敬仰的居里夫人,此时被卷入了一个巨大漩涡的中心。这个流言蜚语差点让她与1911年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为何居里一家从未想过要获奖,却成了诺贝尔奖“专业户”呢?他们的动力,决不是想要拿个什么奖,或者得到什么样的名和利。他们之所以狂热地去追求,是因为热爱科学和一心想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
 
诺贝尔奖,是面向世界的呐喊和肯定,在世界百年浩瀚历史中,每个国家都涌现出了众多优秀人士。而在诺贝尔奖世界舞台上,泱泱中国为什么长久缺位?我们拿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又在哪里呢?心态决定状态。先不说其他,单看当今中国社会国人浮躁急功近利之心态,在目前的环境当中,无法让人真正坐下来、静下心作一些短期难以获利的基础科学研究。如果有人从事与短期的实用性毫不相关的真正的科学探索的话,那么他可能将要承受沉重的社会压力或付出很高的代价。我们是否太急于想获诺贝尔奖了?对这些问题,《居里一家》一书将会给我们新的启发。科学文化源远流长,科学家的一生值得特别关注。
 
《中国科学报》 (2012-06-08 B2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