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雁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5-19 9:40:54
选择字号:
顾国彪院士:我们不能总是“山寨”
 
■本报记者 徐雁龙
 
“我们要树立起自主研发创新的自信心。”近日,在参加第五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业大赛开幕式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在题为《科技产业化,强国富民之路》的报告中强调了这一观点。
 
“我们国家信息产业发展得非常快,但是芯片设计制造与国外的差距,大家都是很清楚的——总体来讲,我们的利润只有2%。”顾国彪说,这意味着我国在信息产业领域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顾国彪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企业犯了“仿制病”。他解释说,“就是自己不敢创新,老是去仿制”,例如,“我们国家重大的装备,包括电气工业装备虽然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比较多的部分还是处于加工和仿制阶段”。
 
“从我22岁开始一直到现在76岁,做了54年,把我们长江三峡的发电设备完成,进入自主创新阶段,而且现在已经运行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们自主创新完全没有一点外部引进的技术,被大家认可了,所以国外跟我们来谈判。”
 
从探索原理、做原型起步,到完成世界上最大的发电机建设,顾国彪以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案例说:“我们走得非常艰难,但是我们从这个过程走过来了,从基础研究到中试研究,然后再到工业应用,一直走到长江三峡。”
 
“我们不能总是‘山寨’,”顾国彪说,“我们要树立起自主研发创新的自信心,这个自信心也可以说是我一辈子的愿望,我的愿望就是一辈子做一件或者两件国外没有或者是做不成的事情,现在我实现了。”
 
顾国彪举例称:当前,低碳和节能技术领跑企业的发展,与之紧密关联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均处于发展困难时期。这些产业都和先进制造业、材料产业息息相关,也与信息产业深度融合,而且两者处在互动的过程中——信息产业发展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同样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产业结构的提升,创业的空间非常大。”
 
顾国彪指出,当前产业化面对着传统技术向高可靠性和循环再制造提升,低端技术向高技术发展提升以及新技术向高效化、低维护、使用简便方便发展的趋势,存在着巨大的创新空间。
 
这个巨大的创新空间怎么去判断、怎么去建设呢?顾国彪认为,需要有一个创新的机制和创业的队伍。
 
顾国彪希望我国的创业队伍中能够涌现出一批有创新能力的专家们,能够攻克技术难关,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同时还要熟悉产业的工艺。他对现场青年创业者说,“这个就要靠在座的年轻朋友了”。
 
《中国科学报》 (2012-05-19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