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4-20 9:01:24
选择字号:
多名专家:洞庭湖江豚急需新避难所

4月13日,湖南岳阳雁子洲发现一具江豚尸体。新华社供图
 
■本报记者 鲁伟
 
“我们昨天已经完成两头江豚标本的解剖工作,相关数据还有待进一步分析。”4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鳍豚馆,研究员王克雄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谈起江豚死因时,显得非常谨慎。
 
自今年3月3日以来,洞庭湖江豚死亡事件频发。截至4月15日,已确定有12头江豚死亡。4月16日,有关部门将两头江豚尸体从岳阳紧急运往武汉。随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江豚尸体进行了解剖。
 
据白鳍豚馆工作人员介绍,江豚尸体运抵该馆后,已严重腐烂,表面皮肤已发黑,给解剖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岳阳市当地对江豚解剖后发现,其消化道内没有食物残留,并推测江豚可能因饥饿致死。
 
对于这一说法,王克雄表示,目前江豚的死因尚未最后确定,由于对现场数据掌握不充分,江豚死亡数量较多,仅从两头标本的数据来看,无法作出科学判断。
 
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长沙项目办公室的周婧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针对江豚的死因存在很多猜测,包括饥饿、中毒、电击致晕后溺水等,这些可能性都不能排除,因为渔业资源减少、非法捕鱼、航运活动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都是目前江豚生存面临的主要威胁。
 
“预计在本月21日左右,我们会联合相关部门将调查结果对外公布。”周婧认为,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江豚频死事件已折射出我们现有保护措施的不力。
 
据了解,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开始在湖北石首天鹅洲故道建立首个长江豚类迁地保护区。
 
目前,该保护区已成为国家级保护区,拥有30多头江豚。近年来,每年都有2~4头江豚出生,成为世界上首个对一种鲸类动物进行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的范例。
 
“我们应该为洞庭湖江豚寻找新的避难所。”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徐亚平认为,如果洞庭湖的航运、采砂等人类活动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就应该考虑借鉴湖北石首保护区的经验,“迁地保护是目前保护江豚最有效、最快捷的技术手段”。
 
据徐亚平介绍,在接到江豚死亡报告后,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已紧急组织了一个14人的巡逻队,每天都会去了解江豚的生存状况,而他本人也开始着手替江豚保护选址。
 
“不能再让江豚在高危区生活了,每次看到它们死去,都会像失去亲人一样悲痛。”徐亚平哽咽着说。
 
而据WWF统计,20年前长江还有约2700头江豚,2006年已锐减至1800头,目前估计已低于1500头。江豚种群数量正以每年5%~10%的速度减少,现在已少于“国宝”大熊猫。但目前长江江豚还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果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依旧,江豚在未来15年内很可能会灭绝。
 
《中国科学报》 (2012-04-20 A4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