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小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30 8:36:21
选择字号:
两获资助者经验谈:从申请经历看科学基金公平性
 
■丁小友
 
2012年科学基金项目集中受理刚刚落下帷幕,参与申报的朋友们又开始了忐忑的等待,本人以自己三次申请,两次获得资助的经历看,科学基金还是能够做到相对公平公正。请各位树立信心,耐心等待,只要不懈努力,一定会得到基金的垂青。
 
本人2007年回国,在国内没有读硕、读博经历,因此没有导师、师兄弟这样的人脉关系,2008年第一次申请基金的时候,同行专家几乎没有人认识我。
 
本人首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有8篇SCI文章。考虑到刚回国,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实验室主任做了我基金项目的参加人。
 
提交申请书之前,作为新人我请了本实验室几位“过来人”过目,提建议,其中一位老兄工作多年,连续申请5年,在2007年第一次拿到基金。该兄看过我的申请书以后,说申请书不错,不过很难中。
 
提交申请书以后,我听到“基金90%是公平竞争的,10%是活动出来的”说法,曾经试探性求试验室主任帮忙托人,但该主任非常不齿此类行径。
 
该主任非常严肃之答曰“先不论你这个数字是否可靠,就算你说的是对的,你为什么不去竞争那90%,非要去那10%里面挤,即使10%是公平竞争的,你也要有信心做10%里的一员。我把自己放到你的项目组,目的是增加你的项目工作基础,并不是想利用我的影响力,而且无论你是否拿到基金,申请书的工作内容都要做,而且工作也是咱俩一起指导学生做,我非常反对年轻人在科研道路上抱有走捷径的想法,认认真真跟踪学科发展前沿,踏踏实实积累工作基础,是获得基金资助的唯一途径。我先后拿过三次基金,一次杰青,从来没有找人打过招呼”。
 
当年7月底,会评后,我所在大学某参加会评的专家告诉我:“小伙子不错,刚回来就拿到了第一桶金。”闻听此言,顿觉兴奋异常。其实本实验室不差钱,人均在研经费一直保持在7位数,但是拿到基金,可以初步确立本人在本实验室的地位,因为本实验室每人都曾拿到基金。
 
2009年再次申请,结果无功而返。2010年,我递交的申请书还是2009年的基本内容,不同的是,我根据2009年专家反馈的意见,认认真真进行了大修,并增加了三篇上年发表的SCI文章,工作基础得到大大提升,结果再次获得资助。
 
总结以上两次命中基金的经历,我总体感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的确是非常公平的,我不敢肯定完全没有人情项目,因为我只知道自己3次申请,2次成功。我2009年申请的不成功,专家评审意见也非常合理,看得出来,评审专家是用心看过本子了,枪毙理由也让我心服;2010年再次命中,一方面得益于上年专家提出的意见,另一方面,得益于工作基础的积累。
 
根据个人的一点经验体会,我认为基金成功有两点是最核心的。一是立项依据,该部分就是千方百计说服同行专家,你的研究计划非常值得资助,写好立项依据需要非常深厚的专业功底,要非常清楚地阐述该研究领域做过哪些工作,哪些空白需要填补;第二个核心部分就是工作基础,在立项依据部分,即使说服别人了,你的研究计划值得资助,但是如果申请者没有任何工作基础,也无法让人相信你能够完成你所建议的研究计划,即使该研究内容非常值得做。
 
当然,申请书其他部分,比如研究内容、实验设计(如果这两部分都写不好,那申请者不具备申请基金的基本条件)、工作条件(此部分不是申请者所能左右的,除非调动工作,那也只能是来年的事情了)也很重要,但是个人认为上述两部分最为核心。因此,本人实验室主任跟我说的那句话“认认真真跟踪学科发展前沿,踏踏实实积累工作基础,是获得基金资助的唯一途径”非常之有道理。
 
根据我本人和周围相当多人的经历来看,在目前中国的大环境下,基金和高考一样,可以被认为是相当公平公正的。
 
《中国科学报》 (2012-03-30 B1 基金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