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7 9:15:16
选择字号:
政协委员杨公社:寒门子弟“春天”在哪里
 
■本报记者 陈彬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杨公社是一位地道的“西农人”——出身农村的他从上学到工作,一直没有离开过这所西部的农业院校。
 
在采访他之前,记者原以为在西农这样的农业类院校,像杨公社这样的“农村娃”比例会比较高,至少应该在一半以上。但杨公社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上大学的时候,学校至少70%是农村学生,现在肯定不足一半。”他感觉,现在国内高校中,农村户口的大学生比例应该不会高于三成。
 
杨公社所说的现象,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曾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那就是寒门子弟似乎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了。
 
工作要做在高考之前
 
2011年9月,清华大学公布的一项生源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当年清华录取的新生中,来自农村的生源只占新生总数的17%左右。而中国农业大学也在这一年首次出现农村生源低于30%的现象。
 
虽然从一些学校陆续公布的数字中可以看出,近几年生源结构相对平稳,但这些学校自己也承认,从长期来看,高校中农村学生比例下降的确是普遍现象。
 
“高校中农村生源的下降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比如城乡人口结构变化等。但除此之外,我们必须看到一些更为复杂的原因。”杨公社说。
 
对这一观点,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也表示认同。“我们应该对高校农村生源下降的具体原因作明确的分析。究竟是达不到录取线?还是经济上难以支撑?亦或是认为上学‘性价比低’而主动放弃?针对不同情况,我们需要区别对待。”
 
以高考为例,有些人认为高考中的一些内容设置等加剧了城乡生源比例的不平等问题。但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其本质就是“拔尖”,这也决定了其无法兼顾所有人的利益。“高考只是目前一种选拔人才的机制,而要保证城乡公平,我们要在认真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将相关工作做在高考之前。”钱锋说。
 
造血永远比输血管用
 
在钱锋所指的“高考之前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便是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钱锋说,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由于经济和资源优势,大城市对优秀师资力量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这导致农村学校无法留住人才,农村学生的培养质量自然上不去。
 
2011年,在河南教育部门公布的高校录取保送生名单上,全省有62人被直接保送到清华、北大,其中来自3所省会优质高中的学生有53人,其余9名学生来自省辖市的优质高中。整个名单中没有一个来自县级或乡镇学校的学生。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东南大学教授达庆利表示,河南省的情况是全国情况的一个缩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但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加以缓解。
 
“在这方面,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对志愿留在农村的优秀师资进行经济和政策上的补偿,鼓励大学生赴农村支教。”他说。
 
钱锋认为,对农村自身“造血”能力的培养也需关注。应该采取多种措施,着重提高农村自身师资力量的水平。“这与扶贫是同样的道理,造血永远要比输血管用。”
 
尝试“免费农业生”
 
除教育资源分配欠合理外,经济因素也是困扰农村学生走进大学校门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国内众多学校出台了对贫困生的扶植政策,但在杨公社看来,上不起学的现象依然存在。
 
“不可否认,近几年国家一直在努力减轻学费对农村学生的压力,但学费高依然是一个突出问题。”杨公社说,许多农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就会使生活水平降半,两个大学生就可能导致贫困。再加上大学生就业前景不明朗,学生选择离开大学也情有可原。
 
鉴于此,杨公社提议,可以仿照“免费师范生”的模式,对农科类专业大学生实施免费教育。
 
他介绍,在农科类专业的学生中,大部分都属于农村生源。国家可以通过与其签订协议,实行免费培养,并要求其毕业后返回农村工作一段时间。“这不仅解决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同时还缓解了农村留不住高学历人才的尴尬,可谓一举两得。”
 
对于杨公社的这一建议,达庆利也表示了赞同。“国家将在今年实现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我们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钱,为农村学生提供一些更优惠的条件,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中国科学报》 (2012-03-07 A2 两会直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