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2-12 8:35:46
选择字号:
记首师大教授任东团队:科研生涯从基金起步
 
■郑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任东两次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他带领的团队多次在《生物学通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古生物系统学杂志》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我拿到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青年基金项目,当时只有7万元,但这是我个人科研的起步,也是首师大古昆虫学科的起步。”任东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科学基金是我个人成长和我们这个学科发展的摇篮。目前我的科研经费也几乎全来自各类科学基金项目。”
 
因为比较喜欢化石,任东大学第一志愿就报了地质系,考研究生时又直接报了古生物学。从1989年研究生毕业开始,任东就沉迷于对古生物学的研究。而地质学和生物学的知识让他“对化石的敏感和发现能力超过一般人”。
 
1994年,任东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西部侏罗——白垩纪昆虫化石组合序列与生态演化”让他如鱼得水,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很快,任东创造性地利用访花虻类昆虫化石证实了被子植物在中国东北晚侏罗—早白垩世已经存在,将被子植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了至少2000万年,为解决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和地点这一植物学界的重大难题作出了贡献。该项研究成果于1998年4月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随后,任东继续对我国北方中生代传粉昆虫开展研究工作,采获了大量的传粉昆虫化石,陆续发表40余篇论文,报道了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8个科近20余种新的传粉昆虫化石,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该成果将为一些重要传粉昆虫类群的起源、早期演化和一些关键特征性状极性的确定提供直接证据,从而为探索传粉昆虫演化的原因和模式,以及当今全球传粉昆虫生物地理格局和区系的形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探索虫媒植物和有花植物(被子植物)的起源及昆虫与植物的演化关系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2001年,任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开始了中生代昆虫分类演化及与植物相互作用关系研究。2009年,任东再次在昆虫与植物的协同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发现了距今1.6亿年的中侏罗世时期传粉昆虫与当时的虫媒裸子植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新的传粉模式,相关论文发表于当年11月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英国北安埔敦大学著名昆虫学家Ollertong教授和Coulthard教授在《科学》杂志同期发表的特邀评论中写道:任东等人的工作向传统的白垩纪晚期传粉昆虫与开花植物之间的协同演化经典模式提出了挑战,揭示了一种更为复杂的植物和传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学现象。任东等用充分的事实证明了在中生代具有细长吸受式口器的长翅目昆虫可以在已灭绝的裸子植物上取食传粉滴,同时起到了传粉的作用。
 
“这是目前为止最早的关于传粉昆虫和虫媒植物之间协同演化的例子。任东等人的证据改变了我们对传粉昆虫早期生态演化的观点。”Ollertong教授说。
 
2010年8月,任东团队关于世界上最古老的叶状拟态昆虫的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该研究将昆虫叶状拟态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2亿年,同时证明了在中生代时期,昆虫与裸子植物间已经出现了特异性的协同进化关系。
 
2011年5月,该团队在《古生物系统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最新研究成果中国义县组巨须隐翅亚科最古老的物种及其系统学重要性》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描述了中国义县组巨须隐翅亚科最古老的物种,这也是该物种亚科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对于研究昆虫纲的起源及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2月,任东团队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其最新成果《侏罗纪螽斯翅的摩擦发出低频鸣声吸引雌性昆虫》一文。该研究通过一块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的珍贵螽斯化石左右翅的音挫,对比现生螽斯的音齿排列顺序,成功地还原了1.65亿年前直翅目昆虫那悦耳的声音。这是目前最早的关于远古生物鸣声物理特征的报道重建,使人们可以穿越时空聆听来自侏罗纪森林夜空的悦耳鸣声,是早期昆虫声学、行为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一次突破性的进展。
 
“昆虫起源与进化研究属于纯基础科学研究,从其他途径争取不到经费。所以我们的起步和这些成果的取得全靠各类科学基金的资助。”任东说。
 
《中国科学报》 (2012-12-12 第3版 基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