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莹 来源:现代快报 发布时间:2011-8-29 14:07:26
选择字号:
“力挺马悦凌者”王锡宁承认非卫生部专家

 王锡宁
 
不久前,在质疑“养生教母”马悦凌的声浪中,王锡宁,这位所谓的“卫生部专家”突然站出来力挺马悦凌,使得自己也成为网络红人。“‘卫生部专家’力挺马悦凌”的报道出来之后,王锡宁称自己在苏州老家料理家务事,并不知道自己成为网络红人。8月9日,快报记者赴北京调查时从卫生部及其医院管理研究所获悉,王锡宁并非该所的正式人员,只是曾经参与过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的相关课题。王锡宁究竟是谁,他为何要“力挺”马悦凌,背后有何目的?王锡宁自己始终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而经过多日邮件沟通,8月23日,王锡宁终于在北京接受了快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王锡宁开腔
 
关于“卫生部专家”
 
“卫生部专家王锡宁”是马悦凌自己的理解
 
在马悦凌的博客中,王锡宁有着这样的“身份”: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医院诊疗流程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监测CHQIS课题组副组长。而卫生部官方表态说,王锡宁不是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的正式员工,只是在2006年~2010年参加了医院管理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医疗质量指标体系”课题。
 
王锡宁也向记者介绍,他是苏州人,当年从宝鸡卫校毕业后,曾在陕西武工县医院工作过。随后跟随父母回到了苏州,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曾经是一名脑外科的医生,自己现在的职称是主任医师。不过,他并没有向记者提供任何能够表明行医资质的证件。
 
199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锡宁接触到了医疗信息服务的领域。2003年,王锡宁首先加入北京大学医学部一个关于信息化研究的课题组。按照他的说法,自己其实是个“自由人”,和北京大学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有着医疗信息领域的专长,只是加入到北大某一个教授的课题组,薪水由课题组支付,一旦课题结束,双方的关系也都会结束。
 
2006年,卫生部医政司给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下达课题,如何利用信息化模式评价医院管理,也就是前文所说的“中国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于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教授将王锡宁推荐到了这个课题组。王锡宁本人也承认,他的人事关系并不在医院管理研究所,只是“兼职和临时成员”,研究所也口头同意他以“兼职研究员”的名义介绍该课题的有关研究成果。
 
在快报的调查中,发现王锡宁涉猎很广,还研究过碟仙。当记者向他求证这一爱好时,他津津有味地讲起碟仙的原理:我当时还在学校里,大家在一起做“碟仙”实验,在“碟仙”游戏的基础上,鉴定碟子的移动原因。最后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催眠会导致碟子暂时失重”。
 
卫生部的调查情况中,还说明王锡宁其实是一家咨询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听完记者的转述,王锡宁愣了一下立即表示:“那家公司不是我的,我已经不在那里了。”
 
马悦凌因为得到“卫生部专家”的支持而感到高兴。王锡宁解释称,当时他给马悦凌写电子邮件的时候是以“卫生部某课题组某个环节的负责人”身份,“但马悦凌的理解,我是在卫生部里面从事研究的,自然而然理解成了‘卫生部专家’,这是她自己的想法,这个专家只是通俗意义上的技术人员。”
 
话虽如此,王锡宁却在给马悦凌的电邮中加了一大堆落款,包括“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医院诊疗流程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监测CHQIS课题组副组长”这三个头衔。有媒体评论员说,有了这三个头衔,包括北大和卫生部,看上去来头十分大,显然就是“卫生部专家”了。
 
为何要力挺马悦凌
 
想借助马悦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很多网友都猜测,王锡宁和马悦凌一定很熟悉,但王锡宁却说:“我不认识马悦凌,到目前为止只通过几次电话,来往了两三封邮件。”王锡宁说,在央视《新闻调查》播出马悦凌的报道后,他也是通过网络找到了马悦凌E-MAIL地址给马悦凌留言。这封留言很快得到了马悦凌的回复。王锡宁说:“马悦凌当时见有这么一个头衔的人能够力挺她很高兴,我们在通电话的时候也重点交流了《温度论》,马悦凌也征求过我的意见,问这篇文章到底能不能公开在博客上,我当时是同意的。”
 
“后来,马悦凌给我专门打了电话,说将我也卷了进来,我也很坚定地对她说,不要担心,现在我们都要保持沉默,什么都不要说。”这也是王锡宁和马悦凌通的最后一个电话。
 
很多网友认为,王锡宁无非是想出名,有沽名钓誉之嫌。王锡宁则称,从2007年马悦凌出版《不生病》的智慧开始,就关注马悦凌为代表的中国养生学文化现象。这一次想借助马悦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单独写文,为何又要“借”马悦凌之手?王锡宁也默认,是豁出去了,因为马悦凌的博客影响力大。王锡宁也给出了自己力挺的理由,单纯的“医疗模式”会杀死很多人,推广“医疗加养生食疗模式”会救活很多人。人体热能是否充足决定了病人的生命体质,给病人提供充足的热能(热能在这里比药物更重要)就可以改善病人生命体质挽救病人生命。王锡宁自己也做过统计,快报的“卫生部专家力挺马悦凌”的新闻见报后48小时,互联网上有超过8000个相关报道。从这个角度看,王锡宁是达到了目的。但从话语中,王锡宁也流露出“力挺”后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比如,被卫生部命令禁止继续使用“研究员”称谓等,“我有些不理智,这样的表达方式的确是偏激和过分的激烈。”
 
关于“马悦凌养生论”
 
生吃泥鳅没错,错在不干净
 
不少网友认为,王锡宁力挺“养生教母”的文章更像一个枪手所写的“水帖”。在采访中,王锡宁依旧表示继续支持马悦凌。
 
在王锡宁的“另类”观点中,马悦凌的“温度决定生老病死”令他十分欣赏,甚至提高到“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王锡宁承认马悦凌的书中错误百出,方式方法需要完善。但是他还是坚持认为《温度论》可以和张仲景相媲美。“马悦凌也说过,活人是热的,死人是冷的,这句话非常精辟,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道出了生命的核心,温度论目前还很朦胧很粗浅,但不妨碍它成为首创,这是革命性突破,只是这个温度论还需要专家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才能够进一步发扬光大。”
 
针对马悦凌生吃泥鳅的说法,王锡宁认为是一个创新点。“马悦凌为什么要让人生吃泥鳅?主要是为了吸收泥鳅表面的那种黏液,外面的那层黏液蛋白一旦煮熟之后活性就消失了。”王锡宁说。“我和马悦凌也探讨过,之所以现在大家认为生吃泥鳅有危险,那是因为泥鳅的生长环境太脏,有寄生虫。我给马悦凌的建议是,要人工养殖泥鳅,保证在养殖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就能进行推广。”
 
王锡宁承认,马悦凌的固元膏号称“老少皆宜”有所不妥,体虚的人才适合补固元膏。对有些人来说,固元膏有局限性,固元膏需要进行科学探索。
 
关于“非法行医”
 
马悦凌给人看病是探索
 
最初,马悦凌一直被外界质疑是没有行医资质却给人看病。在王锡宁力挺马悦凌的文章中,没有提到关于非法行医的只字片语。在外人看来他这是避重就轻,在规避问题。
 
面对记者的追问,王锡宁帮马悦凌开脱,“非法行医和科学探索应该加以鉴别,如果构成非法行医,那么应该受到处罚,这很正常。我跟马悦凌也直接说过这个问题。违法和处罚跟马悦凌在医疗实践中所获得的进展是两个问题。违法不违法不是我说了算,应该有专门的机构讨论这个事情。马悦凌在给人看病的过程也是对科学实践的探索。”
 
今年7月,南京和北京卫生部门先后对马悦凌的非法行医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也认为马悦凌有非法行医嫌疑,并向市民征集马悦凌非法行医的线索。
 
专家反驳
 
“温度论”是哗众取宠
 
“医疗加养生食疗模式”不是新鲜事物
 
“医疗加养生食疗模式”究竟是不是马悦凌的独到观点?记者采访了江苏省中医院的相关专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医博士告诉记者,如今中医院就是在做“医疗加养生食疗模式”,根本不是新鲜事物。正所谓“药食同源”,很多做过手术的病人都会进行滋补,医生也会叮嘱哪些东西能吃,哪些东西不能吃,这难道不是“医疗加养生食疗模式”?
 
《温度论》是把常识当成果
 
说温度论是马悦凌的首创成果,这位中医博士更加感到不可思议,温度对人体的重要性谁都知道,根本不能谈之为理论,“谁不知道死人是冷的,活人是热的。温度论就是在哗众取宠”。中医讲阴阳平衡,温热寒凉,寒热都可以用阴阳来解释,阴平阳秘,就不会生病,平衡打破了,就会生病 。自古以来,温度决定生死,这是常识,中医史上从来没有哪家学派说这样的理论。
 
泥鳅黏液不是马悦凌的创新
 
在中医里泥鳅是味药,皮肤黏液,即“泥鳅滑液”,则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专家告诉记者,民间常用泥鳅黏液和水饮服治小便不通和便血,拌糖涂抹治痈肿,用以滴耳治中耳炎。尤其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有特殊疗效,可促进黄疸、转氨酶下降。因此泥鳅黏液也不是马悦凌的创新。
 
马悦凌回应
 
拒采访,将在新网站给答案
 
在北京,记者一直在联系马悦凌,告别王锡宁之后也给马悦凌发了短信:“我刚刚和王锡宁深谈过,他不后悔对你的力挺,希望你的温度论更加完善,你是否也愿意和我们见面聊聊。”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后,马悦凌给记者回了条短信,表示她的新网站即将开通,“到时我会将你们关心的所有问题逐一进行回答,会给所有关注我的人找到他们需要的答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