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丽 顾华宁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2-14 9:09:12
选择字号:
陈毓川院士:须突破现有找矿瓶颈
 
本报记者 彭丽 通讯员 顾华宁
 
“找矿是缓解我国当前能源、矿产资源瓶颈,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工作。”近日,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的四川矿产资源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表示。
 
近年来,随着国际资源格局不断变化和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不断加大,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目前,铀、铁、铜等矿产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50%。
 
“我国除少数矿产如金刚石、洛铁矿、铂属矿产等资源潜力不明朗外,绝大部分矿产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陈毓川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我国找矿工作不断有突破,但尚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如何才能突破现有找矿瓶颈?陈毓川认为主要须关注9个因素。包括:地质工作程度和已有地质资料、地质找矿理论、探测技术方法、多元信息综合分析与预测、资金与工作量投入、政府政策与管理、工作区社会环境、科学组织管理、工作人员团队素质及创造性工作。
 
陈毓川表示,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资料,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向前走,不断收集、开发、利用。对于探测技术方法,他认为,海、陆、空、地、物、化、遥、钻、槽、井、坑探测技术都可以使用,关键要有的放矢,应用最佳探测技术方法组合,加大对非能源急需矿产的深部探测。
 
陈毓川将9大因素整合在一起,提出了“522”找矿模式。他认为,前5个因素是客观的,关键在于用不用、如何用好,而后4个因素则是主观的。
 
“只要有政府的政策与管理保障及正常的社会环境,主观上搞好科学部署及充分发挥地勘队伍的作用,组织好工作团队,找矿大突破一定可以实现。”陈毓川说。
 
《科学时报》 (2011-12-14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