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邦芬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1-11-18 10:12:02
选择字号:
朱邦芬院士:我们该怎样培养杰出科学家
 
美国纽约有一个Bronx科学高中,这个1938年建立的高中培养了7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会把这所高中列为学会的16个物理传奇地点之一。叶企孙先生创立的老清华物理系,培养了10位两弹一星元勋。从1929年到1938年,10年内共毕业71名本科生和1名研究生,其中出了22名中科院院士和2名美国科学院院士,很多人是我国某个学术领域的创始人。我以为,杰出人才主要不是课堂教出来的,学校培养人才的关键是为学生成才精心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这两所学校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此。鉴于目前我国社会大环境中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和心态,营造一个好的局部环境尤其必要。
 
一个良好的局部环境至少包括以下要素:第一,聚集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生。一批最优秀的学生集在一起是优良环境最重要的基础,纽约Bronx科学高中的成功可以证明这一点。从这所高中出来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说,他们的物理学习主要来自课堂外的学习,从同学中学到的比课本上学到的更多一些。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Schwartz说,正是同学间的讨论激发了他对物理的兴趣。诺贝尔物理奖得主Glashow和Weinberg印象最深刻的正是他们在中学参加的“科幻小说俱乐部”,俱乐部成员围着实验桌讨论的物理。第二,要有一个好的学术氛围。杨振宁在回忆西南联大时写道:“对西南联大的良好学习风气的回忆,总使我感动不已”,他觉得自己对物理学的偏爱是在昆明的岁月里形成的。良好环境里面,一个好的学风是至关重要的。搞好学风,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不要急功近利,老师自己更不能急功近利,否则说了一百遍,被自己的一个行动就破坏掉了。第三,要有一批名师。诺贝尔物理奖得主Rabi培养的“徒子徒孙”有好几位拿了诺贝尔物理奖。有形的知识是一方面,很多无形的东西更值得重视。
 
Harriet Zuckerman在分析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后总结道:“学生从导师那里获得的东西中,最重要的是‘思维风格’,而不是知识或技能。”这方面名师起着独特的作用。第四,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我们国内很多人把学习看成学生接受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学生记下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点,然后通过做习题看书复习来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当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研究空间。
 
目前学界存在一种意见,不赞成搞“基础学科大学生优选计划”,认为是“揠苗助长”。我认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目前的大形势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学生面临的环境很不友好,各种因素在诱使他们离开基础学科。营造一个良好的局部环境,对于保护这批学科尖子继续从事基础学科研究是有益的。一些高校的实践已经证明,试行“基础学科大学生优选计划”是完全必要的。
 
(朱邦芬 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