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玲 来源:《科学新闻》 发布时间:2010-6-11 16:58:07
选择字号:
《科学新闻》:基因体检,昂贵的鸡肋
 
基因体检并不比传统的体检更优越,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比做基因体检重要得多
 
打着科学旗号开展基因体检业务的美国公司,正受到来自科学家的质疑。
 
美国国会日前开始对从事基因体检服务的商业公司进行调查。包括23andMe、Navigenics、Pathway Genomics等业界知名企业都收到了国会的信函。信函声称“科学家对于这类检测的准确性有顾虑”。
 
美国国会要求各公司提供基因体检在具体疾病和药物方面的基因风险数据;提供基因咨询和医药咨询合法性的相关政策;提供基因体检风险预测精确性方面的数据;提供对于样本DNA处理的详细规程;提供符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相关规定的材料等。此令一出,各大基因体检公司纷纷推迟了自己的业务扩大计划。
 
利益催生
 
一滴血或者唾液就能让你知道自己将来会不会受糖尿病、高血压、胃癌、老年痴呆、肥胖、乙肝的困扰。这是基因体检公司最常用的宣传语。目前,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能提供基因体检服务的公司,只是其昂贵的收费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所谓基因体检在美国也叫DTC(direct-to-consumer genomic companies),这些公司通过检查“正常人”的一些多态位点(SNPs)来推算该正常人得各种疾病的可能性或者风险性。
 
作为基因体检的发源地,美国从事该项服务的也都是一些商业性公司。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的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刘斯奇从未听说过“正规的医院提供这种检查”,基因体检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
 
“美国的这类公司在被调查之前实际上都是在打‘擦边球’。”美国哈森阿尔法生物技术研究院(HudsonAlpha)的韩健研究员说:“一般的医疗服务都要经过医生或者医院这个必要的‘中介’。而医疗产品的生产厂家直接和病人打交道,直接为病人提供服务就是医疗产品的直销,这方面的法律并不那么完整。这就给厂家一个打‘擦边球’的机会。”
 
比如,诊断技术公司可以不通过医院和医生直接拿到病人标本来做检测。这个过程中商业公司颇显心计:他们把一个诊断程序分成几步,把采取标本的步骤(一个棉签,一个塑料管加上保存液)当成一个产品放到一般的百货公司或者小药店售卖。病人可以自己采取标本(在口腔中用棉签刮一下,放到管里),然后寄给厂家。厂家做完标本的检测后,再把报告直接发给客户。这样就省掉了医院的中间环节。
 
这样一来,由于FDA主要管的是跟医生和医院有关的医疗产品,百货商店的一般产品不在其职权范围内,所以这些基因体检的厂家能够躲避FDA的监管。而且,美国大多数的州和联邦(政府)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但是,一些监管比较严格的州如纽约州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来防止这种行为。
 
而最终基因体检引起了美国国会的关注,FDA和联邦政府看来是下了规范这种商业操作模式的决心。
 
缺乏证据
 
基因体检并非完全没有科学依据:谙熟基因技术的研究人员利用全基因组多态相关比较研究(GWAS)技术可以发现有些遗传多态性与病人的某些疾病有关。科学家也确实发现人体基因组某些位点的突变和一些疾病相关,而基因体检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事实上,基因体检与基因诊断以及基因筛查并不相同。“基因诊断是基于DNA或RNA分析基础上对于某种疾病的诊断,”美国得克萨斯大学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副教授方炳亮告诉《科学新闻》,“像生物学中对抗原、抗体、酶的分析一样,DNA或者RNA的突变、缺失、增值,表达水平或者外源基因的存在(病毒感染)都能为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信息。”
 
基因筛查主要是指针对一些由少数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孕妇的基因筛查目的是为了看胎儿是否有遗传疾病,而且这些筛查指标都是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并且向FDA报批过。而所谓的基因体检,在科学上还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验证,韩健表示。
 
“如果基因体检真能够发现基因异常与疾病之间的确切关系,那有些疾病还是可以通过这种体检诊断的。”刘斯奇如是说。
 
“但问题的关键是,现在并没有确切的关系,基因的多态性和疾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由于科学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基因体检的‘假阳性’(被检测者本来没病被诊断出有病)和‘假阴性’(本来病人有病,检测被漏掉了)的比率很高。”韩健认为这是基因体检误导的来源。“就像警察破案,有证人看到凶手是穿白衣服的,因此所有穿白衣服的人都成了嫌疑人。”
 
“基因体检告诉你的是一个很模糊的信息,只是一个可能性,究竟这个可能性有多大,现在谁也说不清楚。”刘斯奇说。“现在的糖尿病、高血压、癌症都是很多因素引起的,是人类寿命延长的伴生物,基因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韩健也表示,基因体检叫做“基因算命”可能更合适:一般基因体检不给出确切的结论,只是会在结果上写“因为查到你的基因有XX突变,你患YY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增加ZZ%”。
 
刘斯奇说:“到现在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家医院有这类基因体检诊断的具体标准。”
 
盛名难副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Genetics in Medicine的主编James P. Evans也曾经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表示,预测性的基因检测在临床应用上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在James看来,这类检测能够预防疾病的关键是,一旦发现(某种疾病)的危险因素马上就有相应的干预措施。“但事实上目前基因体检检测的大部分疾病根本没有相应的对策。人们倒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论断:当告知对方有某种导致疾病的危险因素会使人顺利地改变生活习惯,但并没有证据的有力支持。况且我们自己本来就知道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对身体有益,不需要基因检测来告诉我们这样的措施。”James说。
 
James进一步表示,基因体检并不比传统的体检更优越。传统的体检通过身高、体重、血压等指标的测量和家族疾病史、性生活等的问询都可以给出有效的建议。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比做基因体检重要得多。“我认为FDA的立场也很清楚,基因体检在目前并没有什么价值。”
 
美国亚特兰大基因与疾病预防研究办公室的Muin J.Khoury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即便是基因研究发展迅速,在可以想见的将来,基因检测的预测性仍然会不准确,而且预防的意义很小。毕竟疾病的发生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据韩健分析,中国国内的基因体检技术比国外的更加简陋,往往只是做基因组若干个位点的分析,并不做全基因组多态分析。可是市场比国外做得还红火,各种“白领套餐”“粉领套餐”都有。“中国有很多有钱人,他们十分关心自己的健康,也能够承受得了这样的豪华消费”。
 
对于基因体检在中国的巨大市场,刘斯奇认同韩健的看法,认为这是“给富人的消费项目”,中国人自古崇尚未病早防。至于能不能防,并没有人去真正深究。但他强调:“目前的医院体检项目已经足够,普通人大可不必去做所谓的基因体检。”
 
James对基因体检的未来发展不抱太大期望。“我认为这种检测极少一部分能够在预测患病风险时有用,而且只是针对与疾病有紧密联系的罕见基因变异的病人。我们也能预期这种检测在孕前筛查、新生儿筛查和药物治疗指导方面的进步。但是这些进步必须是建立在科学发展成熟的基础上的,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
 
“目前(基因)研究被过分渲染,在这个领域急功近利的现象也很严重。”James直言不讳。
 
刘斯奇则认为,基因体检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会涉及到伦理道德。“如果你的基因信息泄露,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