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来源:凤凰网 发布时间:2009-3-30 12:48:17
全场起立鼓掌 钱学森获影响世界华人盛典最高礼遇

董建华与钱学森夫人蒋英
 
 
钱学森夫人蒋英在颁奖现场
 
“世界因你而美丽--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于3月28日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2008年度最受瞩目的华人精英们夺目登台,接受世界的喝彩。盛典的最高大奖——“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的获得者,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
 
吴小莉:他的成就需要仰望
 
吴小莉:每一年我们都把一个最特别、分量最重的奖项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来颁发,影响世界华人盛典评委会今年决定设立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要向一位对中国的国家发展以及全世界人类进步有着卓越贡献的华人表达我们最崇高的敬意,评委会最后一致推举了这样一位老人,他的个子不高,说话声音也不大,为人也很低调,但是他的成就却让我们所有的人为之仰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的建国史上,他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人类的科技史上他留下了不可估量的财富,他就是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的获奖人——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先生。
 
回顾我的一生,能为国家民族做点事儿是我的光荣,一切成就归于集体、归于国家,我个人只是做了一点点事。都说科学没有国界,我想把自己的一点学识服务于国家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平凡造就真正的伟大,钱学森。
 
胡一虎:8个字总结钱老
 
胡一虎:我在想,没有什么比科学家三个字能够更准确地来形容钱学森的身份,因为他的一生的确和科学是难分难舍的,有一句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苦作舟,而这个舟也是个大船。实际上他的科学之路和两艘船有关系,第一艘大船是1935年从中国开到了美国,当时是杰克逊总统号,第二艘船是1955年从美国开到了中国,这艘叫做克利夫兰总统。在一开一往来回之间是很大的跨度,这个跨度不仅跨越的是茫茫太平洋,也跨越的是20年的岁月。在美国留学20年的岁月里,他孜孜不倦,24岁的他当时到美国留学,44岁的他回到国内已经是享誉世界的空气动力学者。空气,在一呼一吸之间我们抓不到它、摸不到它,但是在他的眼里,找到了学问,发觉了真理,他的老师是非常著名的冯·卡门,而跟老师们的合作,又推出了著名的公式,这个公式影响了科学,影响了后代。在人类萌芽的时候,他用他的努力,他用青出于蓝的姿态站在了二十一世纪人类空气动力学喷气推进以及太空火箭技术的最前沿。我坦白说,我在念到刚刚这些专门术语的时候很心虚,对于我一个学文的人来说,我不知道这样的表达是否能够真正浓缩他的科学成就。但是我想用八个字来总结他的科学结晶“他的成就属于世界”。
 
许戈辉:今日之中国印证钱学森不辱使命
 
许戈辉:他的成就属于世界,然而他的生命却注定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中国是他希望学以至用,实现炎黄子孙强国梦的地方。然而在二十世纪初叶,这个梦想显然太遥远,虽然他看不惯某些人对中国的歧视,却无法反驳中国贫困的事实。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钱学森决定回国,虽然当时的他已经拥有了最好的研究条件,享受最优厚的待遇,他还是想回国,这个决定让他遭遇了冷战的政治屏障,失去了很多的机会,最后在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钱学森终于平安归国了,从此他全情投入,希望把所有的智慧都献给祖国。他开始玩儿起了失踪,有的时候出差好几个月都不知道去向,急得夫人跑到中南海去要人。直到1960年东风一号进程导弹发射成功,夫人才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打那儿以后,每一次失踪夫人都开始有了心理准备,因为她明白,这可能又意味着中国又有什么喜事发生了。
 
在30年的岁月里,钱学森大幅提升了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技术,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的国防人才,当今天我们一次又一次为神舟飞船的升空欢呼雀跃的时候,钱学森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已经年过古稀了,他不用再玩儿失踪了,他已经可以安坐家中和夫人分享喜悦了,因为中国的今天足以证明钱老的一生不辱使命。
 
窦文涛:钱学森当领导只要做副职
 
窦文涛:听一虎说钱老跟科学有关,听戈辉说钱老跟强国有关系,那我就说个无关的,我说钱老跟名利无关。可能座下有人不同意了,他和名利无关,谁和名利有关?就说他一生得过多少奖,就说他的职,一生担任过多少国家要职,这不算大名吗?不过我说的是人家根本就不计较这些,也不是,计较过一回,就是钱老刚回国不久,让他当国防部五院院长,那个官不大不小,但是他嫌这个官太大了,我为什么呀?因为当院长什么都得管,刚审批完研究院的报告,他就得审批单位附属幼儿园的报告,刚研究完这火箭动力的问题,他就得思考给孩子们买什么玩具的问题。所以钱老有意见了,跟当时的聂帅打小报告,说这个官我不当,要当副院长。从此以后,他不管当什么官,前面都加一个“副”字,逢官必副,可是人家乐在其中,说我这样挺好,专门弄科研,要我说钱老,这叫副副得正,他走的是正道。
 
再说利,钱老要讲利,当年咱们也都知道,美国那是多么优越的生活条件,人家不要了,回到祖国,回到祖国去哪儿?一头扎在大西北,那真叫风餐露宿,整天是头顶烈日、脚踩黄沙,他是一个科学家?可是无怨无悔这么多年,不是没有条件过奢华的生活,也不是没有条件得到很高级的待遇,可是他就不追求这些。直到现在,说钱老家住哪个楼,那还是五十年代的旧楼,人家在里面住了48年。有的同学可能说了,钱老是大科学家,家里得很多高科技吧?是不是跟《黑客帝国》似的?想错了,钱老家就是两条,简单和干净。总之,我看来看去,除了他这个姓之外,他还真跟钱没什么关系。可但是,钱老他为咱们国家创造了无可估量的财富和力量,要我说他就是咱们的国家财富。
 
陈鲁豫:一句话求爱 一生丰硕浪漫
 
陈鲁豫:说到钱老,我想说说说他的家族,钱家人才辈出,我只说几个名字,从古代十国钱流开始到后来有钱大兴、钱穆、钱其琛、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钱继等,还有刚才获奖的钱永健,这里面有国学大师,有外交家,有力学之父,原子弹之父,有植物学奠基人,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还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这就是钱老的家族。刚才有关钱老的有关和无关的词说了很多,但是我想说一个词“浪漫”,有的人可能会说科学是严谨的,我想说科学是严谨的,我而科学家恰恰需要一颗活泼灵动的心,需要一双能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更需要一双浪漫的赤子之心,钱老就是这样的人。钱老和他的夫人蒋英女士,从1947年到现在已经携手走过了62年的人生之路,我不知道这有什么更浪漫、更让人感动的事情。他们是青梅竹马,两家是世交,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被双方的父母安排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合唱了一首童谣《燕双飞》,可以想像那样一首歌在那个时候就为两个人在今后打下了漫漫的附笔,因为在今后的慢慢人生的路途上,他们的确携手飞过了千里万里,他们的爱情始于1947年,蒋英从德国回到上海,办了一场个人演唱会,钱老就在台下坐着,他沉醉在了歌声中,更爱上了唱歌的人,他求爱的话就是一句话:“你跟我去美国留学吧”,蒋英问:“我干嘛跟你去美国留学?”我们还是通通信,彼此增加一些了解吧,钱老非常执着低着头只说一句话:“你跟我去吧,现在就走”。缘分真是妙不可言,蒋英被他打动了,两个人在美国结婚之后,钱老为蒋英买了一架钢琴,我想应该就放在他们在美国的家的客厅里,那架钢琴在钱老被软禁的岁月里,陪伴着钱老走过了那段最黑暗、最艰难的日子。很多人还记得钱老回国的时候我那个意气奋发的样子,有一个画面很多人都记得,钱老拎着一把吉他,非常帅的,很潇洒的,一起昂扬的的走过了海关,要知道那把吉他属于蒋英女士的,很多年过去了,现在在北京,在二老的家里,在客厅里还摆着一架钢琴,我想不同的地点,不同一个家,钢琴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音乐是相同的,深情是相同的,那份浪漫是相同的。
 
我想谢谢钱老,因为你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丰硕的人生,你用人生几十年的岁月证明了对家人的爱,对家庭的爱,更证明了对民族的爱,对国家的爱,谢谢你钱老,用你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最精彩、最浪漫的人生。
 
钱学森夫人蒋英:得炎黄子孙认同他十分欣慰
 
吴小莉:前不久,我非常有幸地到了钱学森钱老的家中,领略了他的幸福又浪漫的退休生活,我们已经把全球华人对他的尊敬和祝福带给了他和他的家人。钱学森先生年事已高,今天没有办法来到北大的百年讲堂,而他的夫人今天来到了现场,而蒋英女士在不久之前更是非常慎重地代替钱老,说了一段得奖感言。
 
蒋英:钱学森因年迈体弱,不能前来领奖,深感歉意,能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事,是学森一生的追求,能得到这么多炎黄子孙的支持和认同,他感到十分欣慰,他让我转告他的愿望,祝愿这个活动鞭策更多的中华儿女,为祖国贡献出力量,使我们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董建华:钱学森凝聚了知识分子最优良的品质
 
吴小莉:现在让我们有请颁奖嘉宾,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先生。
 
董建华:各位嘉宾、各位同学,刚才听了钱夫人讲的话,大家一定很感动吧?我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颁给钱学森先生这个大奖。我在年轻的时候,在国外居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所以我对钱学森先生在那个时代面临过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有关于中国人身份的喜怒哀乐,其实我都深有同感的。而我对钱老非常敬重,无论是在人类科学上他的建树,或者是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带来的成就,他的贡献是惊人的。但是,让我对他最敬重的是他的为人,在我们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他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在他一生最光辉的时刻他有一颗不浮躁的心,所以他实在是凝聚了我们祖国知识分子最优良的品质,这也是在目前我们国家发展过程当中更需要带出来的,更出来做得好的一个精神。我在这里衷心地向钱老代表表达全世界的华人对于他崇高的敬意!祝他身心康泰、合家幸福!
 
(全场起立鼓掌)
 
吴小莉:钱学森钱老今天委托他最亲爱和亲密的人来领取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现在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有请钱学森的夫人、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蒋英女士。
 
蒋英:过去我常来北大,今天来到北大看到已经变成这个样子,我已经不认识了,我祝愿北大永远向前,向前!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