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梅杰 袁春宇 来源:钱江晚报 发布时间:2009-12-24 11:27:01
选择字号:
浙师大学生发现2颗小行星 获国际小行星中心认证

 
“太幸运了,没想到居然一下子发现两颗小行星。”昨天(12月23日),当记者联系上浙江师范大学天文社成员杨智钥时,他还没从突如其来的喜讯中缓过神来。就在几天前,正是这个刚上大一的小伙子和其他4位天文社成员在第四期国际小行星搜寻活动中,一口气发现了两颗“主带小行星”。目前,这一成果已经得到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国际小行星中心(MPC)认证,并将他们发现的两颗小行星分别编号为“2009XP6”和“2009XQ6”。
 
“这样的成果对专业天文学家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全球每年都要发现新的小行星100多颗,但这样的发现对还在学校就读的非天文专业的学生来说,却是非常难的。”浙江师范大学天文社的指导老师马远军博士告诉记者。“我们观测到的小行星直径在1公里到10公里左右,亮度大约只有众所皆知的织女星的一亿分之一,可以想象,在成千上万颗星星中找出一闪而过的它们有多难。”
 
“普通的天文望镜根本就观测不到这些星星,所以我们的搜寻要借助美国航天航空局传来的远程望远镜拍摄的数据图,然后再进行核对、计算。”
 
杨智钥告诉记者,最近这段时间,他和天文社的几位同学都还没好好睡过觉,“因为时差的关系,等我们接收到美国传来的数据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了,但每次拿到手中的星图,同学们立刻兴奋得没有了一点睡意。”
 
“12月13日晚上,我们在观测中发现两颗暗弱星体的移动轨迹、形态与小行星相似,立即对其进行定位初步验证,认定其为2颗小行星。此外,还认证了一个近地天体。尽管那时候还没有得到权威的认证,但我们心里几乎已经十拿九稳,这肯定是我们的发现。”
 
果然,在天文社成员将数据上报国家天文台后,对方很快将信息传递给设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国际小行星中心,成果获得认证。
 
据悉,国际小行星搜寻活动由美国宇航局天文研究所、美国哈丁—西蒙斯大学和国际动手天文教学组织联合发起,组织国际学生基于国际互联网对实时天文观测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原始发现的国际天文联合行动。国际小行星搜寻活动每年举行数期,每期活动持续6个星期。目前,已有美国、德国、中国等20多个国家的上百所学校参与其中。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