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傅剑锋 来源:南方周末 发布时间:2008-4-17 11:26:34
教育部评估中心官员:劳民花钱见实效就不是形式主义
 
“从理论上说,有公信力的民间中介机构来参与评估,当然会更好,但目前,中国的社会中介机构还有一个培育的过程。但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期间,确保教育质量的工作刻不容缓。所以,教育部就设立了评估中心。我们评估中心是政府领导下的具有中介性质的国家事业单位。这说明了现在的教育评估模式具有转型期的过渡特征。”
 
高等教学评估到底推动了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是与初衷相悖而加深了弊病?随着第一轮为期五年的评估进入尾声,争议也达到了顶峰。4月11日上午,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教育部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志宏。
 
评估目标基本实现
 
南方周末: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至少有几十名政协委员批评了教学评估制度,此前批评高校在迎评中造假、形式主义化的报道也不少。媒体与公众很需要听到像评估中心这样的核心当事人的声音。
 
李志宏:我希望公众在评价教学评估时,不要因为一些枝节问题影响了对主流的判断。
 
教育评估是中国高等教学发展的历史需要。最近几十年,是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高速发展期。最近几年大学扩招后,地方主管部门的教育投入、学校的硬件建设与教学管理都滞后了一些。教育评估起到了刺激他们改变的作用。
 
通过将近五年评估,高校认清了各自的办学定位,教学中心地位得以确定。学校的管理规范了,办学条件也达标了,学生是真正的受益者,评估的目标基本实现了。
 
评估还抑制了高校的过度扩招。以前几年,高校扩招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教育部发文件都控制不了,扩招为学校带来的利益太明显。而现在,如果学生招得太多了,生均投入、生均图书、师生比等多个办学指标就可能达不到,扩招冲动就被抑制了。
 
南方周末:但这样的作用好像并没有得到许多高校教师的认同……
 
李志宏:管理规范了,老师的工作量确实加大了,这可能是部分老师一下子难以理解评估的原因。
 
评估要求教师要认真对待所有的学生作业,要求教师认真批改试卷,还要求认真写教案,认真批改学生论文。东北一所高校,在评估自查中发现了部分教师批改学生论文不认真,学生一万字的论文老师只给写上十几个字的评语。学校在评建中要求老师至少得给学生写上几百字的评语。
 
校长支持,没有劳民财伤
 
南方周末:这种靠外力推动的改变会不会只是阵风,过后还是老样子?
 
李志宏: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从茶几上拿起一本资料,这是南阳师范学院的《本科教学保障与监控体系》)。南阳师范学院在以评促建的过程中总结完善了质量保障体系,他们把外力推动变成内部驱动,许多学校都到他们那里去调研学习。又如厦门大学,发现了评估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好处后,由“要我评”转为“我要评”,校长朱崇实说,以后不管教育部来不来评,学校都会在每年11月请专家自评。
 
南方周末:这么说来,高校校长中以支持评估者居多?
 
李志宏:至少有90%以上的高校校长支持教育评估,评估让他们找到解决办学问题的抓手。我们在和日本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与机构交流时,他们的负责人说日本高校80%的校长不喜欢评估,这刚好和我们相反。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也认为,大学教师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通过教学评估的推动,可以扭转这种倾向。
 
南方周末:但社会上有另一种看法,认为校长们热衷于评估,是因为评估和教育资源分配有关,这些利益扭曲了高校的迎评,导致有些高校为得到优不惜造假。
 
李志宏:这种说法没有依据。教学评估在政策上没有和其它资源的分配挂钩。只是从惯例上,学院如果想升格大学,一般要教学评估达到良好,想设新专业,主管部门也会参考一下评估成绩。
 
南方周末:有些反对评估的声音认为,被评估学校两年前就要开始准备,这漫长的准备劳民伤财,做的是表面功夫?
 
李志宏:有位清华的老校长说了句公道话:如果劳了民,花了钱,见了实效,就不是形式主义;如果劳了民,花了钱,不见实效,这才是形式主义。
 
如深圳大学,为了迎评,学校在短期内添置了价值3000万的设备,建成了6个实验中心。当时的评估组长戏称这是“深圳速度”,这说明过去的投入不足,又说明评估带动了教育投入。又如西南政法大学和重庆工商大学,我们在评估中发现,生均经费只有3000元左右,属严重的投入不足。评估了,重庆市副市长来了,他当场承诺要在以后的两年内,使学校的生均经费逐渐增加到5000元。这意味着以后每年重庆市政府要给学校多投入几千万元,当时在场的老师们长时间地鼓掌。这说明评估也促进了学校主管部门加大了投入。
 
一些人看评估只看到了枝节上的问题。其实学校教学工作水平有没有根本性提高,才是检验评估效果的根本依据。
 
接待不要太隆重
 
南方周末:但一些“枝节问题”确实在影响教学评估的形象与公信力,如今天早上被媒体曝光的广西师大校领导隆重接待评估组秘书袁俏的事。
 
李志宏:报道我也看了(拿出从网上下载的打印件),袁俏在电话里紧张得都坐不住了。我们曾经反复告诫过学校,接待不要太隆重。广西师大在对待一个专家组秘书上,确实有点过于隆重了。作为一个秘书,是为学校和专家组服务的,以后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
 
南方周末:记得教育部在去年就发文强调过接待纪律,不要接站,不得举行诸如献花等形式的隆重欢迎活动,可为什么还是屡屡发生?
 
李志宏:2004年,教育部就在17号文件中规定了这些接待纪律,如接待专家不要超过三星级宾馆。但学校都比较热情,有时他们会变通地把专家安排在省政府招待所,有的条件很好,会超过三星级水平。学校怕怠慢了专家。
 
对接待过度的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首先,中国是礼仪之邦;其次,专家们确实辛苦,每天都要工作到后半夜,略微热情些的接待可以理解。
 
为了防止招待过度,我们已要求学校必须在评估前先报接待方案,报上来的基本是三星级。
 
南方周末:有些教师称,学校在评估中以送电子资料为名,把万余元的手提电脑送给评估专家,送其它贵重礼物也成了惯例。你们有没有接到过这样的举报?
 
李志宏:我们接到过这样的举报。例如,南京一高校老师,他在上海社科学报上发表文章称,学校给专家每人送了一台手提电脑,所以才得了优。我们调查后发现根本没有此事,原来这位老师是在班车上道听途说的。但此事很快被一些媒体转载了,假新闻的坏影响已经传播出去了。
 
南方周末:那你们有发现过评估专家收受贵重礼物的情况?
 
李志宏:可以说,评估专家“接受贵重礼物”的说法,我相信基本是传言。这些专家都有很高的地位和学术声誉,我敢说,99%的专家都不会冒着毁坏个人清誉的风险去收受贵重礼物。
 
但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还是制定了《学校评建规范》、《专家组工作规范》,周济部长还明确对专家提出要求,做到“两不、两请辞”即“不收受学校礼物,不接受领导宴请”、“请辞领导接见、请辞文艺汇演”。
 
南方周末:比接待过度更受舆论批评的,是迎评造假。从教育部多份公开文件看,你们对这个问题也是很重视的。
 
李志宏:我们五年已做了五百多所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评估。不排除个别学校有操作变形、把握不准的地方。
 
评估中坚持求真的学校占了主流。但前几年,由于要查三年的教学档案,有些学校怕专家说材料不够,就多做了材料。原有教案不规范,重新写了。档案管理不好,把学生两三年前的试卷弄丢了,重做。这加重了学校负担,也可能出现了造假现象。
 
这确实会伤害评估的公信力,我们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2006年的文件里,只要求查最近一年的学生试卷和论文等档案了。现在,在试卷和论文等材料上造假应该基本没有了。
 
南方周末:如果以后发现有高校在迎评中造假呢?
 
李志宏:那就如周济部长所说的,一旦查实,对造假要一票否决,评估结论为不合格!
 
评估模式有待改革
 
南方周末: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人民日报》上发文认为,现在的教学评估太一刀切了。下一轮评估制度会不会有所改变?
 
李志宏:我们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在下一轮评估中,分类指导将会加强,如对新建院校,可能主要是评估合格或者不合格就够了。评估方法上,一定会增加常态数据与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与监控。专家进校评估时,重点考察几项就行了。这可以促进学校的管理,也可以减轻学校与专家的负担。
 
南方周末:有观点认为,让教育部这样的教育行政主管单位来评估大学,会导致资源分配权与评价权过度集中,行政权过度介入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所以有学者建议应该由民间机构来进行教育评估。你如何看这种观点?
 
李志宏:从理论上说,有公信力的民间中介机构来参与评估,当然会更好,但目前,中国的社会中介机构还有一个培育的过程。但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期间,确保教育质量的工作刻不容缓。所以,教育部就设立了评估中心。我们评估中心是政府领导下的具有中介性质的国家事业单位。这说明了现在的教育评估模式具有转型期的过渡特征。
 
随着以后逐渐对民间评估机构的培育,就可以形成民间评价与官方评价相辅相成的格局。如日本,既有文部省批准设立的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也有大学基准协会这样的非官方性质的评价机构。再如澳大利亚,政府会委托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进行5年一轮的评估,学校则会在每隔一段时间找社会中介机构来自评。中国也可能会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