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潘锋 吴媛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0-21 7:12:20
科学时报:让医学回归人文
中国高校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右)等为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成立挂牌。林静/摄
 
10月17日,中国高校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等出席论坛,并为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成立揭牌。
 
医学必定带有重要的人文特性
 
“医学是人学,行医是基于科学基础上的艺术行为。医学不同于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它是人类研究自己的科学。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健康福音的同时,总有人文与其相随,因此,医学必定带有更加重要的人文特性。”韩启德说。
 
尽管目前对医学人文学还没有规范统一的定义,但医学伦理学的兴起就是以一系列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的对话形式呈现出来的,并成为人文科学对医学技术发展的一种回应。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如何定义生命与死亡、健康与疾病,如何确定卫生资源合理分配与应用,如何看待生物技术对人体和自然干预等一系列问题不断涌现出来,克隆、干细胞已不再令人陌生。
 
韩启德说,过去一个世纪里生物医学技术飞速发展,但是其发展方向和速度好像越来越难以驾驭,这是因为人文对医学的作用越来越小。医学开始从床旁的医学变成医院里的医学和实验室里的医学,医生对病人往往只注意了病而忘记了人,只注意了器官乃至分子水平的变化,而忽视了人是一个整体,更没有重视到患者心理在疾病产生和诊疗康复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医疗新技术发展的控制越来越弱,好像只要能产生效益,只要对治疗有一点点帮助的技术都要发展,而忽视了医疗技术将可能对社会产生怎样的整体影响。比如一种新的诊疗技术虽然可能对病人有少许帮助,但其所引起的费用增长却远远超过了患者的承受能力。
 
韩启德认为,现在的医学教育过分注重技术层面的教育和知识层面的教育,而人文教育非常薄弱。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等课程尚未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因此,应该探索如何在医学教育课程改革中把医学人文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对一个医学生的培养,医学科学技术和医学人文应该是等同的。
 
为医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张大庆教授介绍说,医学人文学是一个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人文学的哲学、伦理学等以及社会科学的人类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我国多所大学都建立了以医学人文学命名的研究院、研究中心,但从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的总体上看,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一是在我国医学人文学的学科归属与划分尚未确定,而在国际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都设有医学人文学的研究专项,用于资助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在各类基金会的资助下,欧美国家的医学人文学科发展迅速。二是我国医学人文学科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多数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学科门类尚不齐全,缺少精通医学史、医学哲学和医学社会学的跨学科人才。三是医学人文学科的原创性研究有待加强。
 
张大庆介绍,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是从事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专业机构,它秉承了中西方医学悠久的人文传统,汲取了北京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从历史、哲学、伦理、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维度来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阐释当代医学技术、医疗服务和卫生保健事业所面临的社会、伦理、法律等问题,致力于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对话与融合,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与公正,为我国的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研究。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下设医学史与医学哲学研究中心、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心、全球健康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健康传播与医学文化研究中心。以医学伦理与卫生法研究中心为例,该中心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公共卫生伦理、卫生政策与卫生公平、医患关系和谐与信任、医院伦理委员会工作机制等。该研究方向的特色为把医学人文的几个核心学科——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和医学社会学整合起来,多维度地研究医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社会伦理法律问题,为国家的卫生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支撑。
 
韩启德强调,人文不是知识,人文是一种情感,是内心的感受,因此,医学人文教育不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在平时的熏陶中逐渐养成。在目前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仅靠增加几节医学人文学课程的作用是有限的,要采取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把医学人文学教育融入医学院校校园文化之中。
 
《科学时报》 (2008-10-21 A2生命科学)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