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曲天泽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8-26
选择字号:
青岛农业大学
开发乙醛光学微生物传感器

 

本报讯(记者廖洋 通讯员曲天泽)近日,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建明团队在微生物传感器领域取得进展。他们研究开发的乙醛微生物传感器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

乙醛广泛存在于环境尤其是食品和大气中,具有致癌性,因此急需开发快速、准确的乙醛检测技术。迄今为止,色谱法和传感器常被用于乙醛浓度检测。色谱法虽然灵敏度高,然而复杂的衍生化前处理程序和漫长的检测过程极大限制了其在乙醛实时检测中的应用;生物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性价比高等特点,但目前研发的乙醛生物传感器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差,不能满足实际样品检测的需要。

记者了解到,基于乙醛脱氢酶细菌表面展示系统,杨建明团队开发出一种乙醛光学微生物传感器,其检测原理是乙醛脱氢酶催化乙醛生成乙酸,同时辅酶NAD+还原为NADH,产物NADH在340纳米处有特征吸收峰,因此,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乙醛浓度的增加,340纳米处的吸光度逐渐升高。

据介绍,该研究通过免疫荧光分析证实了乙醛脱氢酶在细菌表面的精确位置,并从外源蛋白表达条件以及全细胞催化剂反应条件方面对该微生物传感器进行优化,获得了一个高灵敏度的乙醛微生物传感器。该微生物传感器可在1~300微米范围内对乙醛进行检测,检测限可达0.33微米,对乙醛具有极好的底物特异性,对其他的醛、糖、醇、酸类都无响应,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研究人员利用所开发的微生物传感器对实际样品中的乙醛浓度进行检测,通过传统的GC-MS方法证明了该微生物传感器检测乙醛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bios.2021.113566

《中国科学报》 (2021-08-26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桃多组学数据库PeachMD发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