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曹玉洁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6-21
选择字号:
实时可视化技术同步“读出”飞船实况

 

本报讯(记者廖洋 通讯员曹玉洁)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青岛理工大学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护航”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任务执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该团队成员郭阳介绍,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不仅将在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交会对接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还将持续在神舟十二号在轨飞行以及返回舱返回任务中发挥作用。

“飞船在飞行和执行任务过程中会实时向地面回传大量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地面工作人员得以了解飞船的相对位置、坐标、姿态等信息。”郭阳说,“但在飞行过程中,飞船的速度可达每秒钟8公里,‘瞬息万变’的运动过程对控制中心的数据分析和掌握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地面的工作人员必须第一时间从数据中“读出”飞船实况,以确保自主对接顺畅进行;但飞船每秒传回的数据足足有8G之多,而且都是相对原始的数据,要靠人工把这些数据“吃透”必然存在时间差,无法做到实时跟进。这就是三维实时航天可视化技术的“用武之地”。

“我们搭建了实时转化系统,在收到飞船发来数据的0.1毫秒内,就可以将原始数据‘翻译’出来,从而驱动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飞船模型调整姿势,与太空中的飞船保持同步。”郭阳说,“如此一来,飞船在空中的状态几乎得到了实时再现,飞船即使‘相隔万里’也仿佛‘就在眼前’,地面的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其变动,为地面控制中心的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中国科学报》 (2021-06-21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基因编辑技术带来1型糖尿病治愈新希望 科学网2025年8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科学家构建超声响应型脂质纳米颗粒平台 类脑脉冲大模型“瞬悉1.0”问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