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杨超

深化“两弹一星”精神内核 擘画过程工程创新蓝图

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东方的一大科技壮举震撼了世界,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迈向“强起来”奠定了至关重要的战略基石,也点燃了民族复兴的火炬。踏入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这座精神殿堂,我深感责任重大。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我们这代人必须扛起的时代使命。“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是我国科技事业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征程中的精神灯塔。短短24个字,勾勒出中国科研工作者的群像,也是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过程工程所)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永恒底色。

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过程工程所前身——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以下简称化工冶金所)的老一辈科学家,怀揣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毅然放弃海外优渥待遇,投身这项伟大事业。我的老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家镛先生是国内首位用湿法冶金提取铀矿的科学家。作为湿法提铀的领路人,他带领杨守志、张懿、罗世民等科研人员,经过几个月夜以继日的奋战,采用湿法冶金提铀工艺在实验室里成功提炼出二氧化铀粉末,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