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片段读懂基础科学的实力与底气 ——中科院基础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纪实
505公里外的太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正在以每11天扫描地球一遍的能力,精细刻画着人类活动的痕迹。
珠峰7000米高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带领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团队正在发起一次次冲锋,向更高处寻求保护地球生态的良方。
在中国科学院,类似的团队还有很多。他们的努力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计划于今年7月开启的“基础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年”上,中科院将以咨询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双委员”的身份参与其中。与此同时,中科院还应邀成为此次国际年的“中国节点”。
联合国大会宣布2022年为基础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年
近日,联合国第76届大会宣布2022年为“基础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年”(以下简称“基础科学国际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首次应成员国的要求,以基础科学作为国际年主题,强调基础科学对研究、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目前,已有27个国际科学组织、90个国家科学院和国际科研机构、2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积极表态支持基础科学国际年。中国科学院是国内唯一的基础科学国际年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
青蒿素、中子、海洋科考: 150年历史告诉你,基础科学如何推动人类进步
90年前,当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一种新粒子时,他一定想不到,90年后的人们,会受益于他的发现,用上核能发电。
2022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基础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年”,相关活动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底实施。“基础科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该项目官网上写道,“基础科学为我们应对食品、能源、健康、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关键挑战提供了必要手段。”
除了中子发现90年,今年还是青蒿素首次提取50年、首次环球海洋科考150年。这些教科书级别的基础科学重大突破,都是科学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案例。它们始终提醒着我们,基础科学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用基础科学“加速”可持续发展
1962年,美国科学家尼克·何伦亚克及其所在的通用电气团队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发光二极管(LED),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掀起了继白炽灯之后照明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60年后的今天,有着更高亮度、更长寿命且更节能的LED灯已经点亮全世界。基础科学不只用这一种方式照亮人类社会。
“基础科学具有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有助于我们实现更智慧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驻华首席代表夏泽翰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基础科学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希望中国科学界的各位同仁紧紧抓住基础科学国际年的重要契机,坚持开放共赢,深化务实合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国际年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发虎表示。
2022年:国际基础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年
联合国大会提出“基础科学对人类具有高度价值”,并认为“全球提高对基础科学的认知、加强对基础科学的教育,对于提高全世界人类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联合国大会同时强调,“基础科学和新兴技术可以提供信息获取和增进个人、社区和社会的健康和福祉,以此满足人类需求”。两年来,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成功和困难时刻提醒人们基础科学的重要性,例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和人类学。
“基础科学国际年”要来啦 它还有这些“前辈”
2022年是什么年?巧得很,2022年是差分机发明200年,首次海洋探险150年,中子发现90年,青蒿素首次提取50年,首颗月球陨石发现40年……
实际上,进入21世纪以来,联合国先后确立过世界物理年、国际化学年和国际光年等,纪念人类历史上诸多伟大的时刻和人物,展望科技助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