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科院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推荐,同时参考广大网民在相关亮点工作筛选活动中的网络投票意见,中科院2020年第4季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已最终确定,现予以正式发布。
亮点工作
自动分拣设备让“汗水物流”变“智慧物流”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科院微电子所孵化企业中科微至团队从2014年开始研发物流快递包裹分拣系统,经技术攻关,设备成本只有进口产品的1/5至1/4。目前,已初步构建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智能装备产品体系,在中科院“弘光专项”支持下,分拣系统不断升级,实现了产品系列化,加快了其在快递、电商领域的深入应用。
为法国可控热核聚变大科学装置研制核心部件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020年9月中旬,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完成法国超导托卡马克装置WEST偏滤器关键部件的研制任务,并正式竣工交付。项目团队解决了钨块与铜管热等静压、钨块之间缝隙控制等多项技术难题,把部件的热排出能力提高到每平方米20兆瓦。合肥研究院通过承担这一国际合作项目,在钨铜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
10千瓦级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示范系统投入运行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20年9月中旬,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自主开发的国内首套10千瓦级碱性锌铁液流电池储能示范系统在金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运行。该系统与13千瓦光伏配套组成智能微网,采取并离网相结合的模式,实现谷电峰用、新能源消纳、重要负载不间断供电等用途。经现场测试,在额定10千瓦功率下运行时系统的能量效率为78.7%。
液态分子催化油脂转化合成二代生物柴油技术成功量产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2020年7月30日,由中科院青岛能源所与河北常青集团石家庄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沸腾床—固定床连续式加氢工艺生产第二代生物柴油技术,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万吨/年第二代生物柴油生产装置上成功开车。目前全部装置各项运行指标稳定,在生产中可实现高达80%以上的生物柴油收率,达到出口欧盟标准。
亮点成果
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利用系留浮空艇开展水汽过程观测,直升飞机运载科考设备到极高海拔冰面作业,无人机搭载传感器自动观测冰川地形,无人船巡游测湖深与湖底地形,提高了野外科考效率和科考水平。研究发现,亚洲水塔的冰川储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径流量之和超过9万亿立方米。这为国家水资源保护战略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
新冠肺炎检测及诊断设备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中科院近期在新冠肺炎检测及诊断设备研发方面获进展。在诊断设备方面,中科院精密测量院研究团队研发的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装备,解决了临床肺部影像技术存在电离辐射且无法对肺功能定量检测的难题。在检测技术方面,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研究团队于国内疫情暴发期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杂交捕获免疫荧光新冠快速核酸检测试剂。
在磁性外尔半金属中首次提出“自旋轨道极化子”新概念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物理所高鸿钧院士带领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个具有内禀磁性的外尔费米子体系中发现“自旋轨道极化子”。“自旋轨道极化子”的发现预示着可以在新型的量子拓扑材料中实现“缺陷量子工程”,为磁性外尔体系磁序与拓扑性质调控开辟了新路径,对其在功能化量子器件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助力嫦娥五号月球样品采集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上海天文台、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
在嫦娥五号任务中,中科院牵头论证提出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方案,承担地面应用系统、有效载荷分系统、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测轨分系统和多项工程关键产品的研制任务,建成国内首个“月球样品实验室”。12月19日,嫦娥五号任务取回的1731克月球样品交接给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后续将按计划开展月球样品解封、制备和处理等工作。
中科院科技成果经受住“奋斗者”号万米深潜试验检验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金属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声学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
中科院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研制和海试中发挥核心关键作用,10余家单位全面参与研制和海试工作。中科院金属所、理化所、声学所、沈阳自动化所等完成钛合金载人舱、固体浮力材料、高速数字水声通信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机械手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关。中科院深海所作为“奋斗者”号的业主单位组织并保障海试成功。
揭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奥秘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王二涛团队发现,豆科植物皮层细胞通过获得SHR-SCR干细胞分子模块,赋予豆科植物皮层细胞分裂能力,使豆科植物的皮层与非豆科植物不同。该分子模块能够被根瘤菌的信号激活,诱导皮层分裂,形成根瘤菌的“住所”。该研究为提高豆科植物固氮效率和非豆科植物共生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