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率“心”而行

■本报记者 张楠

心理所科普展览馆“心理梦工厂”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供图

心理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人类嗅觉实验室

2014年下半年,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启动之初,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奔波于各地,在全院范围宣讲改革背景和具体举措。在面向京区院属单位的宣讲中,心理所作为特色研究所的示例出现在他的PPT报告中。“在院党组心目中,心理所就是典型的特色研究所。”聆听院长报告的心理所所长傅小兰,抓住了这个重要信号。

在中科院内,心理所是相对独特的一家研究所,不存在同质化竞争;在中科院外,心理所也是领域内的第一梯队,更是唯一的国家级心理学综合性研究机构。心理所学科类别完整,既有针对大脑结构神经功能的微观研究,也有针对人群的宏观研究;产生了大量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和成果,且在中科院的政策引导下,更关注成果应用,更“接地气”。

因此,在中科院研究所分类改革中,心理所作为“特色研究所”的标签非常明显。然而,现实中的心理所在研究成果评价、科研资源争取方面,却因学科特色而背负着“独特”压力。

心理学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但其研究内容、方法与生物学有很大区别,因为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的认知和情绪加工过程与机制,研究成果很难像生命科学领域其他学科那样,在高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此外,心理学还有交叉学科的特点,与信息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等领域也有一定交叉。

“由于心理学与信息科学同样关注对信息的加工,因此在参加项目研讨时,很多心理学研究人员会跑到信息领域参与讨论、寻求合作。但是,目前心理学的队伍规模和竞争力无法与信息科学相提并论,因此在合作中总是比较被动。”回想起这些年的经历,心理所党委书记孙向红有些无奈。

对心理所人而言,多年来“被边缘化”的不争事实如鲠在喉——虽然努力,但相对其他研究所仍起步偏晚;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二期也比较靠后;中科院重大项目的支持,心理所也似乎沾不到边……

研究所分类改革对心理所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遇。这一次,心理所人要打一个翻身仗。【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