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铸“铁军” 链“天路”

■本报记者 丁佳

空天院新技术园区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供图

空天院三亚卫星数据接收站

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科学院在空天领域开展了多学科、多平台的完整研究,其中主要力量包括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子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和光电研究院(以下简称光电院)等。

每个所都是大所、强所,舒服的“小日子”就这样继续下去,在外人看来,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然而在中国科学院内部,从上到下,使命感和危机感始终驱使着他们做出改变。

“我们国家的论文、专利这么多了,但还是有很多‘卡脖子’的地方,仍然有许多‘燃眉之急’和‘心腹之患’,这是因为我们的创新链条还不够长,还有断的地方。”吴一戎坦言,“空天领域很多都是大项目、大工程,离不开团队作战。中国科学院这几家相关研究所虽然都做得不错,但因为体制机制的限制,很难站在国家层面进行战略布局。”

这正是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研究所分类改革力求解决的问题。2017年7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在中国科学院电子所、遥感地球所、光电院的基础上整合组建空天院。

空天院的整合,是中国科学院党组顺应党中央对科技机构改革的要求、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深化研究所分类改革的重要举措。而作为四类机构中创新研究院的新成员,空天院肩负起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跨所、跨学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使命。

白春礼明确提出,空天信息对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涉及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问题。整合院内优势力量,成立空天院,有利于打通空天信息技术链和创新链,形成良性循环和倒逼模式。这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可是,3个研究所,3套班子、3种运行模式,全国12个园区,在职职工加起来2800余人,在读学生1800余人……空天院的改革整合力度之大、覆盖专业之宽、科研领域跨度之大、涉及人员之多、影响范围之广都前所未有。那么,到底怎么合、怎么改、怎么建?【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