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杨全军:纪念被刻意遗忘的Rosalind Elsie Franklin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果,莫过于遗传学中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必定伴随着一段传奇的佳话:两个个卓越的研究组,第一个实验室是伦敦国王学院的威尔金斯实验室,他们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DNA的晶体结构。第二个实验室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大化学家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实验室。

    一堆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克里克科班出生的从事蛋白和多肽X射线晶体衍射;威尔金斯虽然在1950年最早研究DNA的晶体结构,当时却对DNA究竟在细胞中干什么一无所知,在1951年才觉得DNA可能参与了核蛋白所控制的遗传;弗兰克林也不了解DNA在生物细胞中的重要性;鲍林研究DNA分子,则纯属偶然——他在1951年11月的《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看到一篇核酸结构的论文,觉得荒唐可笑,为了反驳这篇论文,才着手建立DNA分子模型),外加唯一一个当时年仅23岁的遗传学家沃森,推断出DNA是双螺旋结构。如此荒诞,却又如此真切,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发现。

    可是富兰克林的贡献却被忽略了,虽然是毋庸置疑的:她分辨出了DNA的两种构型,并成功地拍摄了它的X射线衍射照片。沃森和克里克未经她的许可使用了这张照片,而威尔金森也私自将他的发现与人分享。需要提及的是,对于他人剽窃其研究成果,她不以为忤,反而为他们的发现感到高兴,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证实DNA双螺旋结构的文章。 

                                                                                         

    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些伤感。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虽然富兰克林已经在4年前因为卵巢癌而去世。但同一奖项至多只能由3个人分享,假如富兰克林活着,她会得奖吗?性别差异是否会成为公平竞争的障碍?这个故事值得记录吗……【全文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