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个优质剩女也不错》,江逐浪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定价:25.00元
推荐理由:《做个优质剩女也不错》是一本让人清醒的书,不仅仅是剩女该看,所有男人、女人都该看,它里面写的都是人性最本质的东西,都是实话。你可以选择欺骗人,但最好诚实地面对自己。这本书揭示出关于爱情和婚姻的真相,让人惊出一身冷汗之后不禁反思,婚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做个优雅充实的“剩女”又有何妨?男女间的战争是无穷无尽的,无论输赢,斗总是会让人疲惫,选择退出江湖,未必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有的人是专情的,有的人是多情的。那些专情的人在某一时刻内只能对某一个人好,那些多情的在某一时刻内却能对很多人好。但是,那些多情的人会永远在心中记住每一个爱过的人,而专情的人却会在新人到来之后彻底抹杀旧人的痕迹。
有一次,男男女女几个好友吃饭聊天,不知怎么起的头,说起了男人和女人谁更心狠的问题。
女人们都说:当然是男人心狠,痴心女子负心汉,古有明训。
男人们不干了:谁说的,女人狠起来比男人更狠!
我好奇:何以见得?
一个男性朋友恨恨地说:从分手后的情形就完全能看出,女人更狠!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分手,分手之后男人大多都还顾念几分旧情,还常常会思念一下以前的女朋友。可是看看你们女人,就算分手之后不恨前男友,也抱定宗旨老死不相往来!你们倒是说说,谁更心狠?
我惊诧,没想到事情还能从这个角度去看。
我是一向主张男女分手之后最好就老死不相往来的,别学人家书上教的什么“分手还可以做好朋友”。做好朋友?按照女人的特点,还能做好朋友就不那么容易分手了。所以,分手之后还是互不相见为妙,早点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一直觉得,不去骚扰对方,比做对方的朋友更好。
仔细想来,这其实是女人的一种自我保护吧,既怕给对方造成伤害,也怕旧情复燃再伤害自己一次。
时间久了,渐渐的,那男人在心里的形象都渐渐地淡薄。一旦有了新的男人出现,女人往往也全心全意地爱上他,心里,便再也没有原先那个男人的位置。
但是,我听说男人不是这样的。
几年前一个师弟在毕业前曾经找我喝酒聊天,说着说着眼眶都红了。他说到了自己过去的女朋友,说每次想到她都会“捶床板”。
当时的我非常不解,问你们男人到底怎么回事?明明是你主动和人家分的手!
他看着我苦笑,说:就是这样,就算分手,可每个过去的女友都会永远在他的心里有一席之地。
我忽然就明白了,也许,有的人是专情的,有的人是多情的。那些专情的在某一时刻内只能对某一个人好,那些多情的在某一时刻内却能对很多人好。但是,那些多情的人会永远在心中记住每一个爱过的人,而专情的人却会在新人到来之后彻底抹杀旧人的痕迹。
有人说,所有的男人都希望自己是自己所爱女人的第一个男人,所有的女人都希望自己是自己所爱男人的最后一个女人。事实恰恰相反,做男人的第一个女人可以获得永恒的思念,做女人的最后一个男人可以享受女人最完全的心意。
可见,男人是多情的多,女人是专情的多。而且关于这一点,男女都有了共识。也许,男人的多情与女人的专情也算男人女人之间的一个差别吧。
这世上,多情、专情都能让人动容。
几年前,参加一个老同学的婚宴,看到新娘的一刹那,我忽然笑了。
指着新娘对桌上的同学们说:你们不觉得这新娘很像xx么?
大家互相看看,各自会心一笑。果然,所有人都觉得新娘很像我们旧日的一位同学。
有人感慨:原来他当年是暗恋她的,我们都不知道。
真的,也许这位新郎真的曾经暗恋过那位同班女生,以至于找了一位与她神韵酷似的新娘。
看着那位新娘,忽然就冒上了一个疑问:究竟是做那“最后一个女人”幸福,还是做那“第一个女人”幸福?
也许最后一个女人能够赢得婚姻,可是第一个女人却能赢得长久的思念。
网上有一个小段子,说男人都需要四个女人:
单位有个好看的,家里有个做饭的,外边养个心善的,远方有个思念的。
很多时候,最后一个女人是那个在家里做饭的,第一个女人却是那个在远方被思念的。
我想,这新郎也许算得上是个多情的人,既爱自己的新娘,也一定没能忘了过去的女生。也许他的心里将永远隐藏着一份思念,一份痛楚。
那不是十七八岁人失恋的痛苦。十七八岁的伤口是新鲜的,血流汩汩的那种,一切都写在了明面上;三十岁之后的心,却是结了痂的伤口,好像已经被淡忘,可一旦有所触动,那痂便有了缝,撕撕裂裂地痛,不再刺骨锥心,不再波涛汹涌,但那往外一丝一点地渗出的却是血的精华。十七八岁的痛也是血淋淋的,却有着一份恣意挥洒的快意;三十岁之后的痛却有着水滴石穿的韧性,天长地久地折磨着,仿佛李白笔下的捣衣砧声,直到地老天荒。
究竟是那种血淋淋的伤口痛,还是那种天长地久的伤口痛?
其实根本没有办法比较。
就像究竟是多情的人狠,还是专情的人狠,也没办法比较。
小时候看唐传奇《莺莺传》的结尾非常感伤。那崔莺莺已经与张生分手,另嫁他人,等到张生再要求相见时就坚持拒不相见,只请他“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可是没想到,张生对此反倒心有恨恨,觉得崔莺莺太狠。当时看这篇传奇心里不知多气恼张生,只觉这人无耻至极,明明是你抛弃了人家,却还指责被你抛弃的莺莺心狠。
却没想到,换个角度看问题,张生真有可能觉得莺莺心狠:拒不相见,难道你的心中已经完全没有了旧情?
他却忘了,自己抛弃她的时候更狠。
原来,他们的悲剧是一个多情的人遇到了一个专情的人。
细想想,世上许多感情上的悲剧不亦是如此么?
每到这时,各自都觉得对方狠。
细细比较,这样的狠也是有所不同的:专情的人只对自己不爱(或辜负自己的爱)的人狠;多情的,却可以对自己爱的人狠。
《科学时报》 (2010-9-30 B4 月末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