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张林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9-28 21:14:48
北斗星通:承载中国导航强国梦

 
□本报记者 张林
 
今年是我国北斗系统首颗卫星发射十周年。记者从日前举办的“共同的北斗,共同的梦想”北斗星通(公司全称为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十年成果展暨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了解到,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功运用于水利、水电、测绘、气象、石油、渔政、交通运输、抢险救灾、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打破了美国GPS系统的垄断局面,有效捍卫了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安全。随着未来北斗二代系统的建立,将面向亚太地区提供导航定位和数据服务,北斗卫星导航将面对更大的国际、国内市场。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总参测绘局局长袁树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许其凤,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会议全面展示了以北斗星通为代表的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辉煌成果,发布了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一流水平的多系统、多频率、高性能SoC芯片和系列板卡。同时,坐落于中关村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内的“北斗星通导航产业基地”正式揭牌。
 
卫星导航市场潜能巨大
 
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事关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和经济安全,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目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有4个,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美国提出GPS现代化技术,以期获得更高质量的服务,满足未来民用和军用的需求;俄罗斯提出Glonass现代化计划,计划在2010年达到具有24颗卫星的完全工作能力;欧盟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预计到2013年全面投入运营;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Compass)分为北斗一代和北斗二代,北斗一代已于2000年开始建设,2003年投入运营,北斗二代截至今年8月已发射5颗卫星,计划于2012年覆盖亚太区域,到2020年覆盖全球。
 
近年来,我国坚定不移地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卫星导航产业,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6个重大专项之一,温家宝总理对卫星导航事业提出了“质量、安全、应用、效益”的总要求,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稳步推进提供了保障。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独立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在卫星导航、国土规划、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地震监测、工程勘察、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此带来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在近些年的地震灾害如汶川、玉树地震中,北斗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指出,作为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导航定位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汽车、手机、互联网使用第一大国,这为地理信息产业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也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卫星导航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前景和带动性的高技术、高科技领域,中国卫星导航市场产值正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发展迅猛。“北斗热”、“导航热”更将催生具有巨大潜能的国内卫星导航市场。
 
北斗星通董事长周儒欣分析指出,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将达到4000亿元的规模。按目前国际流行的资本化率计算,美国上市公司市值占其GDP比重超过10倍,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市值占GDP比重约为70%,其中卫星导航上市企业总市值仅为几百亿元。如果以3倍证券化率计算,到2020年,我国上市卫星导航企业市值将达10000亿元,发展空间巨大。
 
产业链凸显创新动力
 
作为中国卫星导航产业10年发展亲历者的北斗星通,已从当年仅有60万元资本金、十几个人的小公司,成长为资产近5亿元并在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首家上市的公司。
 
北斗星通成立之初,即以自主研发生产我国卫星导航定位设备、提供核心板卡为己任,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公司通过加大对自主创新的人才队伍建设和研发投入,开发出北斗兼容型、多频率、高精度的定位芯片和板卡,结束了我国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品缺乏自主核心技术的历史,已为我国测绘行业提供卫星导航定位核心板卡6万多套,打破了测绘市场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
 
目前,公司主营基于位置的信息系统应用、卫星导航定位产品供应以及基于位置的运营服务等,主要服务于导航定位、指挥控制、精密测量、目标监控等军民领域。
 
其中,北斗星通系统产品在我国海洋渔业方面的应用颇具成功经验。北斗星通海洋渔业业务主要包括船载终端产品、船位监控指挥管理系统和运营服务三部分。其中,已研制出3款北斗船载终端产品,并装备1.1万艘渔船和渔政船,年报位达到2亿次。4万个伴随手机用户与北斗进行互动,年短信量达500万条左右。
 
北斗星通董事赵耀升表示,公司在海洋渔业领域的拓展蕴含了诸多的创新探索,例如在技术层面的多网合一模式,不仅用北斗,也集合了其他成熟的系统;在商业模式上采用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包括产品+系统应用+运营服务。
 
此外,根据用户需要定制研发产品,开展服务创新等均是成功应用的必需要素。
 
据介绍,一直以来,我国海洋渔业的通讯手段相对落后,渔船通讯方式仍以短波、超短波、语音模拟方式为主。卫星通讯、公众移动通讯等先进技术在渔业方面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渔业通讯水平。
 
2005年,农业部与沿海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共同建立海洋渔业安全局域网,目前已有近2万艘渔船安装了北斗卫星通讯监测终端。北斗卫星通讯系统在我国渔政船、南沙作业渔船、沿海大型渔船上的广泛使用,为保障渔业安全生产、促进渔业现代化管理、维护我国海洋渔业权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巡视员张铭羽指出,未来我国海洋领域的维权、维稳压力仍然很大,涉外渔业管理面临复杂、严峻的局面。海洋渔业通讯是安全生产管理、涉外渔业管理和海上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北斗导航系统还需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中关村空间信息服务业的领军企业,除了北斗星通,还包括北京超图、东方泰坦、灵图软件、合众思壮、四维图新等企业。中关村拥有国内最完善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目前注册的卫星导航相关企业达400多家,包括多家上市公司,卫星导航整体实力居全国首位。
 
中关村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航空航天为主的五大产业群,企业总收入从1988年的1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2995亿元,年均增长38.5%,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共同推动产业化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在会上呼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要在核心技术产业化和服务水平日益提高的过程中贡献北斗人、中国人的力量。”
 
目前,国际卫星导航市场已是GPS、Glonass、Galileo和Compass四大系统共存的局面。GPS先入为主,占领国内大部分市场。面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北斗系统的应用推广工作迫在眉睫。
 
基于此,加大全社会支持、实现“共同的北斗,共同的梦想”的呼吁,得到与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冉承其强调,尤其是在北斗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更需要发挥国家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扶持北斗企业、培育北斗市场,为卫星导航民族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发展空间。
 
同时,北斗应用推广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诸如芯片、模块等核心产品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样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尤为重要的是,要提高服务意识,创新应用模式。卫星导航应用渗透性强、观念性强,只有不断创新应用模式,才能不断拓宽应用领域。
 
据了解,国家测绘局正在联合有关部门制定支持测绘地理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内容涉及政府采购、资源共享、产业激励等方面,旨在推动地理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将加强对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在测绘行业的宣传、普及及推广,并对应用方予以支持。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廖国华介绍,中关村管委会将进一步在资金、人才、金融等方面为相关企业提供支持,不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强做大领军企业;做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及项目落地的服务工作,共同打造北斗卫星导航产业。
 
周儒欣表示,未来10年,北斗星通将在诸多领域不断进行创新,包括由专业芯片向大众芯片发展,与3G、物联网相结合,开展组合导航、汽车导航、光电导航等新业务,利用既有优势继续实现快速发展,争取到2015年实现产值30亿元,到2020年实现产值过百亿元。
 
《科学时报》 (2010-9-29 B1 区域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