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明明
一个城市的发展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标识,而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创新更是值得给予高度关注的标志。
创新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环境等各方面体系。随着知识共享、加工时代的到来,对创新认识和管理程度的不同,将对各行业的发展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北京首届世界城市全球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创新模式和创新方法等问题展开交流。
创新管理的工具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要通过创新管理完成社会知识共享平台的体系构建,首先须对创新的类型有一定的认知。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在论坛上表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些创新都需要加以管理。创新的管理有很多方式和方法需要总结。
首先是机会捕捉工具,人们生活中可以见到很多机会,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途径、机会,因此在抓住机会管理中有许多关键问题需要总结。
其次是信息收集与界定,如何在爆炸的知识海洋里获取所需知识,如何把别人提出的问题通过举一反三实现新的发现,信息收集是重要的过程。信息收集有很多技巧,这些技巧在管理应用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活动的成败。
第三是决策工具。决策工具是进行决策的必要条件,它使决策进入科学化。过程管理工具是想方设法通过分工加授权,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同时通过资源配置工具,把有效的资源用到刀刃上,减少重复、浪费。
最后,团队设计工具的好坏对创新同样至关重要,包括团队的组建及运行模式等。
创新的五大空间
“创新实际上是思维模式的变化。当前在对创新的研究上,应注重五大空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金周英在论坛上表示。
在构思上,要采用新产品设计技术、管理技术、新生产方法等谋求生产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只有有了创造价值的动机,才需要构思新的概念,然后设计可操作性体系,直至进行规范化、制度化设计。
要注重从唯经济利益的创新转向社会、经济、环境资源集成的创新。当前,经济活动日益扩展到社会、文化活动中,技术创新不断扩展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中国丰富的文化积淀,为产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创新空间。
从软环境的角度看,技术本身也有硬技术、软技术之分。软环境指的是制度、文化等智力资本。过去把资本和知识资本、知识资产和知识产权混为一谈。实际上知识资本本身没有价值,只有对它进行开发、使用才能创造价值。同时,创造价值之后形成知识资产,需要予以保护。
金周英表示,创新空间的提升很大一部分在于企业层次上。以IBM为例,IBM对创新的认识就是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创造价值。
在创新模式上,企业要有以创造附加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各种商务解决方案,它也是各种商务技术的集成。比如华为,其核心业务就在于把商务模式变成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迅速、优质的服务。
同时要关注未来创新主体的问题。大学、企业、政府都是创新主体,同时还要强调社团、协会、社区、社会企业等不同组织发挥的独特作用。
实践表明,解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会带来很多的商业机会,实际上已经有社会企业利用这种商业机会创造经济价值。社会企业价值,不仅在于抓住商务机会获得发展,更在于重组未来的社会机构,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创新方法的推广
近年来,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始终致力于北京市TRIZ(创新理论)创新方法的推广工作。该中心助理研究员张国会在论坛上介绍了近年来北京市TRIZ创新方法的推广工作,希望为北京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据悉,北京市TRIZ创新方法的推广工作,主要概括为五个方面,即一组调研、一个平台、一套丛书制定、一套讲义制作、一项工程。
张国会介绍,中心通过长期对中关村园区企业的创新方法认知和使用状况进行调研,具体以园区专利申请活跃企业为对象开展专利调研。调研主要分为五个方向:一是企业对于创新方法的认知状况调研;二是企业创新方法的使用状况调研;三是地区企业如何解决技术开发过程中的难题,是否有标准化的方案或者是程序;四是企业对参与创新方法培训积极性的情况调研;五是咨询一下企业是否有意愿购买相应的CEI软件。
调研表明,当前园区企业对TRIZ创新方法应用状况与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地位不相称;企业对创新方法有很大需求,创新方法在中关村、北京推广有极大的空间和前景。
在创新方法推广服务方面,中心目前通过深入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宣讲、交流、研讨等活动推广创新方法,并作了经验总结。
其中,案例教学模式创新主要是以北科院的研发案例来解释创新原理,制作宣传材料,开展宣传工作,使科研人员有亲切感,拉近科研人员与TRIZ的距离,便于开展工作。
此外,通过联系科研院所、企业、单位进行免费宣讲和开展讲座活动。首先让人们了解创新方法,在人们感兴趣之后再开始下一步工作。
中心把创新方法推广与路径研究相结合,既坚持创新方法的推广,还开展了推广路径的研究工作。中心目前正在建立综合性网站,致力于将其建设成为集创新方法学习、推广、应用为一体的服务型网络平台,让科研人员能够通过更多的方式、渠道来了解并学习创新方法。
《科学时报》 (2010-9-29 B1 区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