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4年柯蒂斯在纽约哈蒙兹波特重新“测试”1903年兰利飞机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飞行比赛
□赵致真
和“专利之战”相关的一大折腾是莱特兄弟的飞机“流亡”到英国长达20年。诉讼对手柯蒂斯为了让莱特兄弟1903年首次飞行的专利缩水贬值,于1914年向史密森尼学会提出重新测试1903年兰利栽到水里的飞机。这一动议对史密森尼学会可谓正中下怀,时任会长瓦尔考特慨然应允并资助2000美元。
1914年5月28日,柯蒂斯宣布1903年的兰利飞机在纽约哈蒙兹波特飞行成功。史密森尼学会也跟着理直气壮地断言,兰利的飞机才是历史上第一架“能够”载人的动力飞机。柯蒂斯和史密森尼学会都有意隐瞒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便是兰利的“遗产”之所以起死回生,是因为在柯蒂斯的工厂里进行了多项根本性改造和重建,此飞机已不是彼飞机。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史密森尼学会展馆大门最显要的位置便悬挂着兰利的飞机,让这位前任会长在国家巨资支持下的失败项目“挽回了声誉”。
奥威尔·莱特闻讯后非常愤怒,为抗议史密森尼学会和柯蒂斯的幕后交易并讨回公道,1928年2月11日将“莱特飞机”运到了英国科学博物馆。二战中这架飞机和其他英国国宝一起保存在伦敦郊外30米深的秘密地下仓库。历史很忍耐地等待着正义降临。
史密森尼学会慑于美国民众的呼声和学术腐败的指责终于改变了态度,在1942年度报告中正式承认“兰利飞机1914年测试”有重大改造,并肯定了莱特兄弟1903年飞行的历史地位。
1948年12月17日,远走他乡的“莱特飞机”终于回归美国并挂在史密森尼工业艺术博物馆最显要的大厅,奥威尔·莱特却已经在11个月前溘然长逝。仰望着这架历尽沧桑的始祖飞机,也是在聆听光环之下和人性深处无须掩盖的历历往事。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期间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成立,这就是NASA的前身。贝尔领导的航空实验室改进了莱特的“翘曲机翼”,发明了更加灵巧自如的副翼,早期的飞行明星也横空出世了。“特技之父”比奇驾着双翼飞机在旧金山世博会庞大的机械馆里盘旋和起降,创造了世界第一个室内飞行纪录。
早在1911年6月27日,比奇就曾经飞掠尼亚加拉瀑布水面钻过蜜月大桥,获得5000美元奖金。此后和名车手欧德费尔德进行“天上和地下的赛跑”而轰动一时,他的“垂直滚翻”、“死亡下坠”等惊险动作能让胆小的观众昏厥。奥威尔·莱特也没有料到飞机能如此神乎其技,称赞比奇写下了“天上的诗篇”,爱迪生感叹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旧金山世博会的一大看点,便是请这位“用飞机做画笔的蓝天艺术家”现场表演。1915年3月14日,比奇使用全新的80马力伊顿单翼机飞到世博会展区600米上空,不幸在完成特技动作时机翼折断而坠入旧金山海湾。这位多次死里逃生的一代天骄当着5万多名观众被淹死。加州举行了历史上最大的送葬仪式,比奇的陨落成为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永远的伤痛。
飞机研制和飞行技术的突飞猛进,不断造就新的时代英雄。1919年5月19日,纽约旅馆业大亨奥泰格悬红2.5万美元,奖给纽约到巴黎之间第一位直航的飞行员,有效期5年。尽管当年6月英国人阿尔考克和布朗首次完成从纽芬兰到爱尔兰的跨越大西洋飞行,但纽约至巴黎的远征却在5年间无人揭榜,“奥泰格奖”宣布再延期5年。
从1926年9月至1927年5月,先后有法国、美国飞行家4次冲击这一目标但均未成功,付出了6人牺牲4人受伤的沉重代价。1927年5月20日清晨,25岁的美国航空邮政飞行员林德伯格孤胆只身驾驶着圣路易斯精神号单翼机从纽约罗斯福机场升空。
多么简陋的一架小飞机,除了机身使用金属框架,14米长的翅膀完全是木材和布料制成的。瑞安飞机公司和设计师霍尔精简了一切不必要的负荷,以便装载1700公升汽油。林德伯格抱定破釜沉舟的决心,除了一台地磁罗盘外,毅然放弃携带无线电和降落伞等设备,登机前甚至丢弃了牙刷、剃须刀以减轻重量。飞机油箱设计挡住了前方视线,仅能从侧窗和潜望镜观察,靠星座位置定向。狭小的座舱里还安装着打瞌睡时的“悬梁刺股”装置。
5月21日夜间,历经33小时30分飞行5810公里,圣路易斯精神号成功降落在巴黎布尔歇机场,15万公众潮水般涌向这位“天外来客”,法国总统杜梅格授予林德伯格荣誉军团勋章。美国总统柯立芝专门派遣孟斐斯号巡洋舰将林德伯格接回美国,6月11日在舰队和机群护卫下抵达华盛顿。盛大的欢迎仪式上林德伯格接受了杰出飞行十字勋章。美国历史上还没有任何普通人“一飞冲天”,成为头号国家英雄。林德伯格后来撰写的回忆录《圣路易斯精神号》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他留下的名言是:“我不相信鲁莽的机会,但什么机会都不抓住将一事无成。”
飞机的下一个远大目标该轮到环球航行了。1924年4月6日,美国海军4架道格拉斯飞机分别命名为西雅图号、芝加哥号、波士顿号、新奥尔良号,由8名飞行员分别驾驶编队启程。4月30日西雅图号在阿拉斯加的大雾中机毁人亡,其余3架继续西进,一路飞过日本、东南亚、印度、中东、英国,8月3日波士顿号燃油耗尽,迫降在北大西洋沉没,获救的驾驶员换乘一架飞机命名为波士顿2号,3架飞机于9月28日返回西雅图。历时175天行程44360公里。
单人环球飞行的第一次壮举是美国“独眼雄鹰”泼斯特完成的。1933年7月15日,泼斯特驾驶着洛克希德飞机维嘉号从纽约出发,途经柏林、莫斯科、伊尔库斯科,7月22日平安归来,仅用7天18小时49分,打破了他1931年和盖蒂共同环球飞行的纪录。这是当年最快速的飞机,安装225马力的单引擎,机身和机翼用模压胶合板制成理想的流线型,并首次配备了自动导航和无线电装置。
泼斯特的一大贡献是成功设计了压力航空服,硬橡胶和纺织材料壳体有活动关节,密封的铝制头盔、皮革手套、橡胶靴子,为平流层飞行提供了贴身的安全小环境。阿波罗10号指令长斯塔福德说:“我每次穿上宇航服就想起了泼斯特。”1935年8月15日,泼斯特在探索美国至俄国的商业航线时不幸坠机丧生。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首次设立了航空馆,这是对飞机“黄金时代”的阶段性总结。诸多创造纪录和获得大奖的飞机荟萃一堂,游人可以坐进驾驶舱里过把瘾;世界最大的兰利实验室风洞能对整架飞机进行力学测试;各大航空公司展示了国内航线图,总营运量从1926年的740万公里猛增到1932年的8000万公里,其中40%为夜航。
1921年11月12日韦斯利第一次用“杂技动作”站在飞行的机翼上,往同伴的油箱里倒了19公升汽油,而1930年用橡胶软管进行的空中加油已经能使飞机续航27天不落地;德国工程师德阿斯卡尼奥1930年开始生产同轴双旋翼直升机。珍妮4型飞机则成为美国最普及的新宠。芝加哥日报社请来各国好手参加飞行比赛。过分乐观的房屋开发商甚至没有忘记为“明日住宅”设计家用飞机库。
但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占尽风光的明星群体,是意大利空军司令巴尔博亲自率领的“蓝天舰队”。1933年7月1日,100位飞行员驾驶25架马尔凯迪水上飞机从罗马启程,在阿姆斯特丹停留时坠毁一架,其余24架按照V字形整齐编队飞越大西洋,创造了速度、高度、载荷的世界纪录。7月15日降落在芝加哥世博会场密歇根湖面,进行了4天特技飞行表演。
芝加哥世博会意大利馆特意建造成飞机外形和这次空军访问相呼应。罗斯福总统在华盛顿请巴尔博共进午餐并授予他杰出飞行十字勋章。意大利机群接着访问纽约并再次受到追捧。当年芝加哥市长为表达对贵客的盛情,将第7大道改名为巴尔博街,并将墨索里尼赠送的公元2世纪罗马柱竖立在意大利馆前。今天的巴尔博街熙攘如故,罗马柱仍在密歇根湖畔伯纳姆公园茕茕孑立,依稀记证着当年的狂热和繁盛。(未完待续)
《科学时报》 (2010-9-29 A3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