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李长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8-31 20:33:0
大学生择业冷落民企为哪般?

 
□李长安
 
最近,2010年度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首选国企,其中约有1/4 的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到国有企业工作。相比之下,民营企业依然受到大学生们的明显冷落。
 
职业选择理论认为,职业选择就是指人们从自己的职业期望、职业理想出发,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特点等,结合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从社会现有的职业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职业的过程。客观地讲,大学生普遍素质较高,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在择业过程中倾向于国有企业应该说也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这种行为本身无可厚非。
 
国有企业良好的福利待遇和稳定的工作是吸引大学生的主要武器。根据国资委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6月,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79万亿元,同比增长44.3%;央企累计实现利润5249.6亿元,同比增长65.1%。其中,冶金、电力、交通运输、化工、机械等行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在1倍以上。
 
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国有企业的高工资、高福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特别是在一些垄断国企,过高的工资和福利已引起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同时也成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许多人既羡慕又向往的理想职业。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至3倍,考虑到住房、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上的差异,真实收入差距可能在5至10倍之间。此外,较好的在职培训为职工的技能提高和岗位提升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职业的稳定性和即使被解雇后的高额补偿,也解除了职工的失业烦恼和后顾之忧。
 
相比之下,民营企业的职业稳定性、工资和福利待遇乃至社会声望和国有企业相比均有不小的差距。以北京市为例,在各行业的工资水平中,国有单位的平均工资大多要高于非国有单位,比如2009年制造业国有单位的年平均工资是43967元,非国有单位(包括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的年平均工资为20343元和38227元;采矿业国有单位的年平均工资为79473元,而非国有单位只有36075元和46270元。
 
在这种差别明显的情况下,大学生青睐国有企业而冷落民营企业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据广东省民营企业人才状况问卷调查显示,私营企业大学学历的人数比例不但远远低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也大大低于国有企业。而缺乏人才的原因,认为难以提供较高的薪酬和福利是主要原因的企业最多,为32.27%,其他依次为:社会的歧视和偏见(19.09%)、地理位置偏僻(18.18%)、自身存在管理漏洞(15.01%)、晋升机制不合理(7.27%)、经营管理理念落后(4.32%)、培训意识不强(3.86%)。其结果,国有经济中的人才数量要大大高于民营经济中的人才数量,形成了一方面国有企业人才聚集甚至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人才匮乏的局面。
 
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对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管理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足、职工队伍不稳甚至劳资矛盾尖锐,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和赢利能力的提高。有关研究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还不到2年,而人才匮乏显然是其中的“致命伤”。
 
因此,民营企业想要获得更多大学生的青睐,除了大学生自身需要转变择业观念外,更重要的还是民营企业需要营造更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包括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工资、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此外,改善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构建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也是充分发挥人才积极性的必要举措。(作者系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
 
《科学时报》 (2010-9-1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